1.對科學性的思考
一個歌唱家如果沒有科學的演唱技巧,那么他的藝術生命將會是短暫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本人越發感受到科學性的重要性。人的嗓音結構大同小異,世界各國的歌唱家,其演唱的共性應該是相通的, 在講綱科學的共性特征時,我-直用"大馬路、小汽車"來比喻歌唱"通道"與"支點"的關系。不管是什么車,都要在-條馬路上幵,馬路修好了,暢通了,那么什么牌子的汽車都是町以跑起來的。目前,我還在研究
民族聲樂領域中的新課題,其中-個I果題是"少數民族演員如何協調民族風格與科學性"的問題。2010年到現在,我的班里陸續來了幾個新疆班的學生,她們的演唱風格很有特色,但是真假聲打架,普遍存在新疆民歌與混合聲的運用難以協調的問題,我針對每個人的情況,從最接近她們唱法的角度入手,讓她們先協調好聲音與語言的關系,等到她們適應了以后,再進行更深入的調整,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她們的進步很明顯。如,其中一位叫艾米拉的學生先后運用了 "前中大支點"和"開貼"唱法,我最后給她定位"幵貼"唱法,她的進步很大。不僅聲音統一,能夠勝任國內外多種風格作品的演唱,而且新疆民歌、十二木卡姆、哈薩克民歌等具有原生態風格的歌曲都比原來唱得更好了。
此外,今年在上海聽京劇梅派、程派的演唱,我本人并不楕通京劇,因此也辨別不出他們所屬的派別,但是我從聲音的角度去聽他們的演唱, 并且在演出結束后對他們的聲音提了一點自己的建議,他們嘗試了一下, 聲音立刻發生了變化,而且覺得很好,都非常高興。無論哪種唱法都要在科學性的基礎上來體現。現在,一些非聲樂專業人士由于不懂得聲樂藝術內在規律,妄加論斷,極力倡導個性,抹殺共性,其實是很不正確的。這些做法與輿論不僅給辛勤奮斗在教學第一線的聲樂教學團隊帶來了傷害,而且給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制造了很多障礙和阻力。
2.對民族聲樂"雷同性"問題的思考
在新時期的教學體系指導下,更多的歌唱新秀層出不窮,一大批聲樂學習者不由自主的摹仿、跟進,由此掀起一股民族聲樂學習的熱潮。摹仿、跟進的現象首先說明了我們的民族聲樂發展的好,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與喜歡,其次摹仿、跟進也是藝術形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前的發展階段。除此之外,我本人認為"雷同性"的提出其實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雷同性、都一樣",從詞面上看好像是在談唱法,其實首先和作品有關,唱法是為作品服務的,作品風格多樣化決定演唱風格的多樣化,大家都唱一樣的作品,所以感覺唱法也很像。因此,我希望能夠出現更多高質量、風格鮮明的作品,使我們的演唱風格更加多樣化。聲樂老師都講究"因材施教",培養出不同類型的學生。我本人認為,民族聲樂仍在發展,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我們的民族聲樂,這說明民族聲樂的生命力很強,它的發展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在我看來,民族聲樂不僅要向前發展,還要體現出豐富的個性,進入到百花齊放、百家爭艷的階段,這樣才能放出最光輝的色彩,讓中國人都喜歡。
3.加強科研探索,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促迸人才的全面培養
現階段,民族聲樂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髙,但是還存在很多需要深入探索的問題,因此,我們要繼續深入研究,多發現問題,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創立并完善了我們的理論和訓練體系,培養更多優秀民族聲樂人才。其次,各位專家、同仁在培養聲樂演唱人才的同時也要注重聲樂教學人才的培養,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提髙中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做好教學成果的傳承與發揚。現階段,我探索的主要課題除了剛才提到的"少數民族演員如何協調民族風格與科學性"以外,還有"中低聲部民族化"、"字聲協調"等問題。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