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琴名曲《昭君怨》藝術賞析與結構解析
昭君怨,琴曲名!厩偾V錄】:“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又琴操:“齊國王穰,以其女昭君,獻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賜單于,昭君請行。及至,單于大悅。昭君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惫世钌屉[詩有“七彈﹝明君怨﹞,一去怨不回”之句。(晉人避司馬昭之諱,昭君改稱明君)。至隋唐由樂府而入長短句,浸成詞曲名。清毛先舒【詞學全書】云:“漢 王昭君作怨詩,入琴操,樂府吟嘆曲,有﹝王明君﹞,蓋石崇擬作,以教綠珠;隋唐相沿有此曲!痹~調多取名于琴曲;觀此,可知本調調名之由來已。又本調亦名﹝一痕沙﹞、﹝宴西園﹞。
昭君怨
代表作·宋·蘇軾
誰作桓伊三弄。
驚破綠窗幽夢。
新月與愁煙。
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
明日落花飛絮。
飛絮送行舟。
水東流。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