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海口美舍實驗學校
文章作者:程李亞
近來在北京、山東等大城市的學校中陸續開設了手風琴課程,這是從我國實行素質教育以來,藝術課程進課堂的一個亮點。其中開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作為學校常規普及課程進入課表的,也有作為第二課堂開設特長班的。幾年里,無論是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獲獎的成績,還是對孩子智力開發方面的重要意義已經被廣泛的認同,這是對1995年以后,手風琴器樂學習人數大滑坡后吹來一線春風。對于是否推廣普及這門課程,并不是主觀上強迫群眾去接受,或是去挽救一門開始逐步被人遺忘的器樂藝術,而是以一種理性的思考和反復的實踐,去驗證這門課程的先進性和可普及性。筆者認為手風琴課程最大的優勢之一在于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競爭力。
一、什么是學習競爭力?學習競爭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國內外教育研究中對學習競爭力都在不同的研究方面下過定義,簡單的說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別人角逐或比較而體現出來的綜合能力,它的核心是學習能力,具體刻意包含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應用力、自覺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等。這種學習能力是伴隨人終身的,它是對人才的一種最基本的要求,學習競爭力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決定了踏入社會后的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用另外一個說法就是:它與知識和技能的多少是沒有絕對的關聯,但它在某種程度上又影響著各種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二、手風琴的演奏能提高哪些學習能力?
手風琴演奏需要雙手同時參與,而且在練琴時,手指尖不停的與鍵盤和犍鈕進行不同速度、不同時間的接觸,這樣便增加了神經末梢與大腦信息的傳遞機會,手指肌肉的控制能力也相應提高,久而久之,左腦與右腦的信息處理能力將會大大加強,反應能力提高,手指更加靈活,經常練習將會提高雙手及身體的協調能力。讀譜并同時進行視奏時,注意力也會相應提高,記憶力也隨之增長。此外當琴發出聲音時,耳朵將聽到的聲音信號傳遞給大腦,大腦需要對聲音是否正確、音量是否合適、音符的長度是否符合樂曲的要求等等迅速做出判斷,因此練習手風琴的同時也使得眼睛、大腦、手指以及上肢的肌肉同步反應能力逐步變得快起來,思維速度也隨之加快。隨著程度的加深,表現能力、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也會相應的豐富起來。
三、在音樂中學習,開發右腦,達到左右腦平衡、協調的發展,讓學生在在不知不覺中成長。
相對于其他提高學習能力的方式,手風琴是一種器樂,它能發出優美動聽的音樂,那么也就決定了我們可以在一種比較愉悅的環境中得到音樂的熏陶,這種不刻意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成長。
另外手風琴對開發右腦,使左右腦平衡應用起到積極的作用。這里將用幾個例子來說明開發右腦的重要性和手風琴在開發右腦中的作用:我們平時生活中聽說過或看到過的有著超強記,超強理解,超強創造想像力的人,通俗的說其實就是右腦比較發達的人.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那些過目不忘的人也便是右腦在兒童時期開發了3%左右。一個人的右腦如果被開發利用1%,這個人在日常就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如果開發到3%這人就是開才,如果開發到10%,就比愛因斯坦還厲害,有研究表明,愛因斯坦的大腦也不過被開發利用了不到10%而已,而右腦開發的過程,并不復雜與困難,只是之前人沒有這個意識,或是兒童時期由于生活的習性,沒有讓右腦得到有效的開發。“開發右腦”是日本兒童教育專家創立的一門新理論。他們認為,人腦在3歲前發育完成了60%,在6歲前則可發育完成90%,但左右大腦的發育快慢并不一樣:右腦在3歲前就已發達,故6歲前的孩子思考時以右腦為主;而左腦則要在4 5歲時才發達。如果在幼兒期能有意加強對負責控制感覺、想像力的右腦開發,那就會對其成年后的創新能力起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開發右腦的同時還可進一步促進其左腦的發育和發達。現在我們學前班和一、二年級的孩子正是處在這個開發階段的黃金時期。而隨著年歲的逐步增大,我們越來越多的依賴于左腦,會導致了右腦的大部分功能的漸漸退化。音樂本身就承擔著右腦開發,持續發展的作用,而手風琴作為音樂的一種表現工具,它學習的意義更加重要,如啟發人的想象能力,讓學生根據一個抽象的樂段來和具體的形象聯系起來。譬如在教學手風琴技巧之一抖風箱時,學生從音樂《我為祖國守大橋》中告訴我,他們看到了呼嘯而過的火車,他們聽到了火車的鳴叫聲和鐵軌的摩擦聲,他們還能感覺到火車慢慢的進了站,然后又漸漸的從身邊走遠了。這個教學片段很好的證實了手風琴在激發學生想象能力,開發學生右腦方面的作用。而且相對于電子琴等鍵盤樂器,它的演奏必須全部依賴于人的控制,以及身體的每一個動作和細節都會影響它的演奏效果,它的演奏必須很好的把握手臂、手腕、身體、手指肌肉的緊張度,控制風箱的不同角度,不同的力度才能奏出自己想要的音樂。
四、在手風琴學習中提高人的社會交往能力,辨析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
手風琴的演奏形式是多樣化的,既可以獨奏、也可以齊奏、合奏、伴奏、協奏、重奏等等,那么也就決定了學習這門樂器必不可少的需要與同伴進行曲子演奏的配合交流,語言的交流,情緒的互相影響和交流,這時作為參與者之一的學生需要聆聽自己和伙伴所奏出的音樂,久而久之,學生的配合能力會有相當大的提高,研究表明:大多數能夠跟樂隊或同伴良好的配合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們也顯得很有禮貌,更能夠耐心的聆聽別人說話,而且他們在各種場合也顯得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活躍和自信,他們獲得了充分的和別人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機會。由于長期的訓練,他們對音準、節奏、強弱、情緒有著敏銳的感觸能力,他們的辨析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有了很好的發展,顯得比普通的小孩更成熟,更能揣摩人的心思和情緒,他們的情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提高。
五、毅力的大考驗與體能的逐步提高。
學習手風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經過系統和艱苦的訓練才能達到一定的演奏水平,而這個過程就像是長跑的馬拉松一樣,對孩子來說,對家庭來說都是一個毅力的大考驗。在手風琴的學習中,必須要堅定:“我要學好。”的思想,然后在家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取得更大的進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曲目的逐步豐富,相應的練琴時間也會逐步增加,學生在練琴時專心致志,不去磨蹭時間,也不去計算時間表明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養成了,興趣開始濃厚,自制力也在逐步提高。另外隨著練琴時間的增加,學生通過風箱的開合使肺活量和上肢的肌肉拮抗能力也有著相應的提高。
學習手風琴對提高學習競爭力有著積極的意義,如果只是僅僅將它的學習等同于一件普通的樂器學習,讓學生僅僅在于演奏一兩首樂曲,上上臺,考考級,比比賽,有可能會偏離我們原先教學的目的和軌道。我們應該把器樂教學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通過研究,我們把點點滴滴對孩子能力的培養貫穿進去,讓學生既能學音樂,又能學習演奏技巧,而且能將這些轉換為學生自己的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