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宣布,任命彼得·魯策齊卡(Peter Ruzicka)為新任總監,接替2010年上任的彼得·阿爾瓦(Peter Alward),魯策齊卡將于2016年上任。在莫扎特和卡拉揚的故鄉薩爾茨堡,兩大音樂節都迎來了總監人選更換季。薩爾茨堡音樂節現任總監亞歷山大·佩萊拉已赴斯卡拉歌劇院擔任總經理,他的空缺將于2015年由馬庫斯·辛特豪瑟(Markus Hinterhäuser)接替。阿爾瓦與佩萊拉都是職業藝術管理者,而魯策齊卡和辛特豪瑟同為職業音樂家并仍活躍在舞臺上?偙O人選改弦易張也顯露出兩大音樂節之間不約而同的默契:它們都再次回到了音樂家手中。
魯策齊卡回歸
2010年,曾任EMI Classics總裁的彼得·阿爾瓦臨危受命,出任風雨動蕩中的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總監。在EMI Classics有著彪炳戰績的阿爾瓦,卻在薩爾茨堡遇到了新問題。兩位中層干部的經濟丑聞和其中一位的自殺使得音樂節內部四分五裂,柏林愛樂樂團與音樂節理念不合漸行漸遠最終導致西蒙·拉特與樂團宣布2013年撤出復活節音樂節再為當頭一棒,徹底改變了卡拉揚自1967年奠定的雙軌格局:維也納愛樂樂團駐扎薩爾茨堡夏季音樂節,柏林愛樂樂團駐扎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在萬般艱難中,有兩位頂尖藝術管理者力挽狂瀾,建立了歐洲音樂節的新秩序。彼得·阿爾瓦和2012年去世的德累斯頓國立歌劇院總監Ulrike Hessler,促成了蒂勒曼率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自2013年起取代柏林愛樂和拉特進駐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的局面,從而實現了扭轉乾坤的雙贏。
阿爾瓦在任其間的主要功績是穩定軍心。憑借一流的管理才能,他打造了精干的管理隊伍,重新贏回卡拉揚遺孀艾麗耶特·馮·卡拉揚對音樂節的關照。他也與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配合密切。阿爾瓦性格隨和,為人風趣幽默,是為商界高手,與個性強烈的蒂勒曼搭檔時顯示出極大的包容性,在排練時間和選擇藝術家方面給予了蒂勒曼充分的自由度。
然而,阿爾瓦主政時也有一些遺憾之處未能解決,首當其沖的便是音樂節社交媒體和檔案館的建立。由于音樂節的贊助人和觀眾均以中老年為主,宣傳團隊人手不夠,雖然重視網絡但在社交媒體的宣傳方面遠遠落后于夏季音樂節。在線檔案館的缺失也給查詢過往音樂節的演出資料帶來重重困難。其次,他牽線搭橋由幾方聯合制作的瓦格納《帕西法爾》的新版制作也并沒有受到預期中的好評。聯合制作方中的歌劇院機構如德累斯頓國立歌劇院和馬德里皇家歌劇院尚未上演這版制作,這對于聯合制作來說有些不尋常,似乎惟一的合理解釋就是導演和舞臺構思缺乏大眾認可,凸顯出阿爾瓦藝術品位的保守和折衷路線。因此,魯策齊卡的接任尤為重要,他承擔著復興和弘揚復活節音樂節的重任。
魯策齊卡是作曲家兼指揮家,同時也是歐洲頂尖的藝術管理者。2002年,他接替吉拉德·莫迪埃上任薩爾茨堡夏季音樂節的藝術總監,一干就是六年。2006年,也就是他在音樂節的最后一個年頭,恰逢莫扎特誕辰250周年。他打破了音樂節固有的戲劇、歌劇與音樂會并重局面,將天平向歌劇劇烈傾斜,破釜沉舟地推出了“莫扎特22”計劃,上演莫扎特全部22部歌劇,其中十部為新版制作。這一大膽的做法為音樂節贏得了26.5萬聽眾,這個紀錄直到佩萊拉任下的2012年才被打破。隨后出版的整套莫扎特歌劇DVD至今經久不衰,延續著“莫扎特22”的生命力。
力轉東方
魯策齊卡離任薩爾茨堡后專心于作曲與指揮。2007年他借著西門子音樂基金活動光顧北京,揭開了自己的首次中國之旅。隨后他三度來到中國。北京國際音樂節2008年頒發了榮譽藝術家稱號給魯策齊卡,2010年又上演了他的作品,其中甚至有世界首演,中國愛樂樂團是與他合作最為密切的中國樂團。這些來自東方的高瞻遠矚的人情投資勢必會體現在魯策齊卡的新政中。
事實上,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與中國結緣于2010年在北京舉行的藝術高峰論壇,隨后北京國際音樂節作為聯合制作方加入到邁克爾·舒茨的《帕西法爾》新版制作中。2013年復活節期間,這部歌劇在薩爾茨堡首演,吸引到中國青年指揮家黃屹,他由北京方面的引薦進入劇組出任蒂勒曼的助理指揮。當年10月,這部歌劇來到中國,上演于保利劇院。同年,復活節音樂節也在一位活躍于中國的華裔英國贊助人的幫助下成立了“中國之友協會”,作為對現有的贊助人機制“音樂節之友”和“美國之友”的補充,旨在吸引中國名門富豪將他們對奢侈品的興趣轉移到更顯格調的藝術上。
薩爾茨堡夏季音樂節與中國的合作也始于2010年前后。魯策齊卡2006年離任薩爾茨堡夏季音樂節后由導演容根·弗里姆接任,弗里姆過后是亞歷山大·佩萊拉。佩萊拉在蘇黎世歌劇院任職時便促成了與上海大劇院聯合制作的2007年的《圖蘭朵》。2011,他上任薩爾茨堡夏季音樂節后,同樣將眼光轉向東方! 〕伺c上海大劇院聯合制作《波希米亞人》之外,音樂節更是在贊助商的安排下,將北京與上海納入2012與2013兩年音樂節全球新聞發布會的召開地,邀請到音樂節主席斯特拉布與音樂節旗下品牌圣靈降臨節音樂節總監、女中音塞西莉亞·巴托莉來華助陣,力圖打開中國市場。但那兩次活動并未像預想的那樣在奢侈品和高端消費市場豎立起音樂節在音樂圈以外的地位,因此2014年的全球發布會舍棄了中國作為據點。這也反映出多變的藝術界國際格局中,利益始終是超出人情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尚未像日本那樣成為薩爾茨堡兩大音樂節在歐美以外的最大的盈利點,一些有限的嘗試也沒有形成以點帶面的效應,這與落地宣傳策略和營銷手段的失當都密不可分。
由此看來,競相迎來新政的薩爾茨堡兩大音樂節,都會把中國作為全力開拓的發力點。辛特豪瑟會否繼承前任佩萊拉對中國的一貫興趣,對中國施以持之以恒的誘導和吸引?魯策齊卡會否將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感情融入到復活節音樂節中,打破一塵不變的格局以尋求在東方的突破?魯策齊卡與辛特豪瑟,一位是薩爾茨堡夏季音樂節的前任總監和復活節音樂節的新貴,一位是魯策齊卡昔日的部下和今日的統領,將在遠東一決雌雄。(周報:唐若甫)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