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中央的大鼓前,端坐著一位戴著墨鏡、穿著便裝的老人,他一手拄著拐杖,一手和著音樂的節拍在大腿上拍打著,頭也不時地跟著節拍左搖右擺。他叫張貴,今年86歲,是該鼓樂社年齡最大的成員。由于年老體衰,他已不能親自參加演奏,但樂社的每次表演都少不了他。
這次一共演奏了《將軍令》、《水龍吟》、《圣壽樂》、《十美女進膳》等曲目,近兩個小時的演出獲得了陣陣喝彩。
攝像機錄下演出回家看
舞臺上演奏者投入專注,眾多的鼓樂愛好者也聽得如癡如醉,每演完一小段,臺下便是叫好聲一片。
舞臺一角的長凳上,一位老人拿著錄音機專注地聽著。“我是西倉鼓樂社的傳人。”李蔭昌老人說,西倉鼓樂社現在只剩了他一人。
“呀,來了這么多記者。”樓觀鎮一村民看到現場有20余名持攝像機、照相機的“記者”,不禁感嘆。原來,除了西安幾位媒體記者外,不少前來拜師或欣賞鼓樂的人都自帶“裝備”。
鼓樂愛好者張先生,拿著攝像機說:“這種現場聆聽鼓樂的機會不多,拍下來回家看。”
演出引來音樂學院研究生
演出現場還出現了一群青春時尚的女孩、男孩,他們或者站在角落里,靜靜聆聽,或湊到演出臺前錄音,或者向鼓樂界的老前輩請教。
他們是西安音樂學院的研究生。這次西安音樂學院來了二十多人,包括副院長和幾名教授。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羅藝峰說,西安音樂學院將繼續以西安鼓樂的研究和復興作為他們的歷史使命,盡到他們的責任。
還將有學員被淘汰
田效黎介紹,回去以后他們將清點樂器,估計應該夠學員使用。由于西安鼓樂的鼓譜需要死記硬背,爛熟于心后才能演奏,所以學習過程中可能會有學員因為跟不上而被淘汰。樂社暫定在樓觀古鎮對學員授課,初步計劃是一星期兩次。考慮到學員多是西安人,可能會將地點改在西安進行。由于鼓樂社近期還有演出,希望通過初試的學員等待開課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