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琴的基本竹法是兩手輪流交替.傳統竹法有“左竹法”和“右竹法”兩種。五十年代未,王沂甫先生總結出彈、輪、顫、滑、點、拔、揉、勾”揚琴八法。隨著揚琴的發展,過去單一竹法已變成充分發揮兩手主動性、靈活方便的混合竹法。
在繼承傳統、吸收、借鑒姊妹民族樂器和外國樂器技法特長的基礎上,我國揚琴已自成一體,具有豐富多彩的演奏技巧和表現手法。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七類:單音技術、雙音、輪音、彈輪、分解和弦、兩聲部配置和色彩技巧。
其中單音技術和輪音系揚琴的基本核心技巧。單音似珠落玉盤,晶瑩剔透,常用于裝飾旋律,使之輕快活潑,華麗多彩;雙音豐滿有力,主要用于曲調需強奏的音上,以增強氣勢,烘托情緒;
輪音猶如涓涓細流,潺潺不止,常用于慢,中板歌唱性旋律,使之更加纏綿婉轉;彈輪密集緊湊,多用于時值較短的音符,使之輕巧明快;分解和弦則宛如微波蕩漾的湖面上閃爍的粼粼波光,常用于描繪秀麗的山河景色和大自然的迷人風光;兩聲部配置增強音響的立體感,使音樂形象的塑造更加鮮明豐滿。
在各種色彩性技巧中,反筧和拔弦使旋律清新悠揚;吟音、勾揉使曲調深沉醇樸,清幽典雅;頓音似馬蹄輕踏;泛音使意境深遠,韻味無窮;滑拔模仿流水,浪花聲,強如瀑布飛濺,波濤洶涌,弱似霏霏細雨中流淌的小溪;
鼓音、木音、摘音、才音、擊板模擬打擊樂音響,強如節日里鳴鑼道鼓,弱似深山遠寺和鐘鼓樓里飄逸出的仙聲雅樂;指套滑音既獲琴瑟之韻,高雅清音,又可模仿鶯啼燕轉,瑟瑟風聲和驚濤拍岸。惟妙惟肖,如詩如畫......。在樂曲中準確、洗練、靈活、巧妙運用揚琴的這些技法,能夠增強演奏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