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音樂小組”與左翼音樂運動》一書,唱響民族救亡圖存最強音
閱讀提示
■《“音樂小組”與左翼音樂運動》一書通過對左翼音樂的興起、左翼音樂組織和音樂團體、左翼音樂家、左翼音樂與通俗流行“新音樂”、學院派“新音樂”、左翼音樂與左翼戲劇、電影運動及唱片廣播事業、左翼音樂與抗日救亡歌詠運動、左翼音樂論爭、“國防音樂”和“新音樂運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左翼音樂家在擔當時代救亡責任、喚起民族自覺、實現社會價值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
《“音樂小組”與左翼音樂運動》陳彩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國自古重禮樂,《樂記》:“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音樂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很早之前就在社會文化的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紀30年代,以上海為中心蓬勃興起的左翼文化運動,至今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巨大影響。這場文化運動聲勢浩大,在文學、戲劇、電影、美術、音樂、出版、哲學社科理論等各個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左翼音樂作為左翼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中國音樂發展潮流,對中國音樂的現代化產生重要影響。
《“音樂小組”與左翼音樂運動》正是通過左翼音樂的興起、左翼音樂組織團體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左翼音樂家在擔當時代救亡重任、喚起民族自覺、實現社會價值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作者陳彩琴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現任職于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在我看來,這本書的特色有三點:
第一,脈絡清晰。全書共9個章節,從左翼音樂的興起開始,講述左翼音樂組織和團體、左翼音樂家、左翼音樂理論、抗日救亡歌詠運動、左翼音樂論證,講述了左翼音樂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如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對左翼音樂的不斷闡述研究,引發有關“新音樂”的論戰;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有關左翼音樂研究大致在延續此前主要觀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20世紀70年代末,進入改革開放新階段,文化思想界空前活躍,對左翼音樂重新審視論述,給予更加客觀的評析和定位;21世紀前后,出現“重寫音樂史”爭鳴,對左翼音樂的闡述評價更加多視角、多元化。
第二,通俗易懂。《“音樂小組”與左翼音樂運動》雖然是一本研究左翼音樂的學術著作,但與讀者之間沒有較強的距離感,文中許多左翼音樂家和他們創作的歌曲,早已耳熟能詳。如左翼音樂蓬勃發展時期(約1935—1937),興起了救亡歌詠運動。左翼音樂工作者深入工農群眾,組織各種歌詠團體,使廣大群眾感受集體歌詠的藝術魅力,推動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蓬勃發展,擴大了左翼音樂工作者隊伍。左翼音樂群體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以滿腔革命激情和愛國熱忱,通過敏銳的音樂感覺和生活實踐,進行面向普通大眾的音樂創造活動。他們創作的音樂大多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極具戰斗性和藝術感染力,創造了包括《漁光曲》《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等大量反映中國人民心聲的革命音樂,有力地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而在左翼音樂運動中,更是涌現出了聶耳、張曙、任光、冼星海等大批優秀共產黨人和進步的音樂工作者,唱出人民的心聲和民族的強音。他們為人民和民族的最高利益,英勇奮斗,寧死不屈,贏得“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他們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鮮明傳承者、實踐者和體現者。他們勇于擔當民族解放使命,以歌曲創作為中心,唱出時代的最強呼聲,開創出一條新音樂運動道路。
第三,切合實際。20世紀30年代的左翼音樂,作為中國革命音樂的重要構成,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運動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上承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出現的“新音樂”概念和工農革命歌曲,創作出包括《義勇軍進行曲》在內的大量優秀歌曲,具有強烈的時代價值和社會功能。而且,左翼音樂更好地吸取和借鑒了中西音樂文化的精髓,更加密切地結合群眾革命斗爭的實際需要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審美需求,在民族風格和藝術形象上都得到極大提高。
通過研究左翼音樂的歷史意義和價值,作者也希望在更高層次上探尋包括中國音樂現代化的轉型之路,為堅定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提供一些經驗和思考。在如今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競爭的新形勢下,把左翼音樂放在中國近現代進程、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種大的歷史視野下進行研究,也能更好地吸取歷史經驗,以史鑒今,為當代文化建設服務。
《“音樂小組”與左翼音樂運動》一書用火熱的文字向革命先驅們致敬。從世界史的寬闊視野,肯定了中國左翼文化運動是世界共產主義思想和中國革命文化發展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和中國化在文藝方面的新闡述、新樣本。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這本書也為當前正在進行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增添了新的具有時代氣息、上海特點、革命本色的新教材。
從2014年起,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聯手上海魯迅紀念館,陸續出版了上海左翼文化研究叢書第一輯:《“左聯”與左翼文學運動》《“文總”與左翼文化運動》《“劇聯”與左翼戲劇運動》《“美聯”與左翼美術運動》《“電影小組”與左翼電影運動》,本書是“上海左翼文化研究叢書”第二輯中最新的一本。20世紀30年代是近代音樂史上創作的高峰之一,此書也是近年來第一本對左翼音樂作出全面深入研究的著作,構建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音樂的豐富景觀,意義更為深遠。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