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歌曲文化的底蘊與傳承
紅色歌曲是記錄廣大勞動人民和無數共產黨員艱苦奮斗、浴血抗爭,將中國從積貧積弱的封建社會發展建設成今天嶄新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生動史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強大的精神號召力,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時過境遷,社會主義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吟唱紅色歌曲時,我們仍然可以從那激昂奮進的旋律、簡單質樸的歌詞、撼人心魄的氣勢中感受到振奮人心的力量,感受到革命先輩和質樸的勞動人民前仆后繼、視死如歸的勇氣,感受到他們對建設新中國、建設偉大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期待。但反觀當下紅色歌曲的生存境況,紅色歌曲的普及度遠遠不夠,青年人對紅色歌曲的歷史文化底蘊了解不夠,更談不上熟練地吟唱,這表現出紅色歌曲文化傳承出現了明顯的斷代問題,這是對紅色歌曲文化的一種漠視和浪費。事實上,紅色歌曲作為紅色精神的一種文化載體,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尤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又出現了一批優秀的紅色歌曲,它們傳唱在廣大一線抗疫工作者隊伍中,爆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
紅色歌曲的發展歷程
五四運動以來,從紅色歌曲誕生開始,其發展歷程與社會運動過程表現出明顯的呼應特征。因此,紅色歌曲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次性的,它的發展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運動呈現出高度一致性?傮w來看,紅色歌曲的發展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中央蘇區時期的紅色音樂。這一時期的紅色歌曲主要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內革命斗爭,在以井岡山根據地為代表的中央蘇區,紅色歌曲為階級斗爭和革命斗爭服務,許多紅色歌曲被作為宣傳革命思想、發動人民群眾的工具,紅色音樂藝術發揮出強大的社會功能。如這一時期的《土地革命歌》,即生動反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運動,該歌曲借用了人們熟知的《兩只老虎》的旋律,搭配通俗簡單的歌詞,對宣傳土地革命運動起到了重要作用。又如經典紅色歌曲《十送紅軍》,是反映蘇區紅軍踏上長征之路的送別歌曲,描繪了蘇區婦女同志送別蘇區紅軍的感人畫面,表現出蘇區人民與紅軍之間的深厚情感。
第二階段是抗日戰爭時期的紅色歌曲?谷諔馉幨侵袊鷼v史上最偉大、悲壯的一個時期,國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階段,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藝術都因為戰爭發生了巨大變化,代表中國人民抗擊侵略的意志與決心的紅色歌曲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文藝作品之一。“九一八”事變后,國民政府采取消極抵抗政策,致使日軍迅速占領了整個東北地區,東北人民流離失所,親人分離,大批東北難民流亡關內。紅色歌曲《松花江上》即以此為創作背景,描繪了東北人民流亡之苦,親人離別之痛,敘述性和抒情性兼具,極具藝術價值。這一時期藝術成就最高、反響最熱烈的紅色歌曲當屬由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歌曲歌頌了以黃河為母親河發展起來的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痛斥了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文明造成的深重災難和巨大破壞,集中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抗擊侵略、保家衛國的英勇氣概。
第三個階段是解放戰爭時期的紅色歌曲,這一時期誕生了一批優秀的主題鮮明的紅色歌曲,如《翻身五更》《咱們工人有力量》以及歌劇《劉胡蘭》《白毛女》等,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人民和解放軍戰士的士氣,對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四階段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紅色歌曲。這一時期又可分為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階段。這一時期既有歌頌新中國、歌頌中國共產黨的作品,也有歌頌英雄人物、歌頌領袖、歌頌社會主義偉大建設和保衛家園的紅色歌曲,數量巨大,主題眾多,歌曲創作成熟度也有明顯提升。如王莘的《歌唱祖國》、李劫夫的《我們走在大路上》,反映模范英雄人物的《學習雷鋒好榜樣》、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等。各個階段受社會運動和文藝方針的影響,紅色歌曲數量和創作主題有所變化,但都凸顯出較為優秀的藝術特征,成果頗豐。
紅色歌曲的歷史文化意義
紅色歌曲作為音樂藝術的一種,其藝術功能是毋庸置疑的。早期紅色歌曲雖然旋律和歌詞都較為簡單,但貴在真實,能夠充分取材于現實生活,反映社會運動風貌,突顯時代精神,一定程度上可作為記錄國家民族歷史發展的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社會歷史意義。從音樂學研究角度看,紅色歌曲作為與時代命運緊緊相連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創作、傳播和發展機制對新時期的音樂創作和音樂研究來說也是一種典型示范,值得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專題性的深入研究。但顯而易見的是,在紅色音樂誕生的那個時代,它的社會功能是大于藝術功能的,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之后的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紅色音樂的創作和傳播主要作為一種鼓舞人心、提振士氣的藝術工具,起到了思想宣傳、輿論斗爭、鼓舞民心、激發斗志等社會教化作用,對當時所進行的社會運動起到了一定支持作用。
從文化角度看,紅色歌曲是紅色精神文化的生動載體。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日斗爭精神、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這些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紅色精神文化,無一不能從紅色歌曲中找到它們的影子。也正是這些世代傳唱的紅色歌曲,才讓如今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年青一代,能夠以更直觀、更全面、更生動的形式去了解那些崢嶸歲月中悲壯動人的歷史。如果說那些已經被時間侵蝕得愈發斑駁的紅色遺址是紅色精神文化最直接的見證者,那么這些曾經在祖國大地上的久久不息的紅色歌聲,就是中華民族從封建到民主、從貧弱到富強的時代之音。顯然,它也是珍貴的紅色文化的一部分。
紅色歌曲的傳承路徑
紅色歌曲是見證時代發展的藝術珍品,也是持續鼓舞人心的精神財富。進入社會主義新時期,我們仍舊需要紅色歌曲的精神力量。因此,必須改善當前紅色歌曲的生存境況,讓更多人,尤其是年青一代,認識到紅色歌曲的價值。傳承紅色歌曲、傳頌紅色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義不容辭的任務。
紅色歌曲傳承需要從青年一代抓起。當前,多數綜合性高校都設置了音樂學院,作為培養新時期音樂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必須重視將紅色音樂藝術有機融合到現階段的音樂教育中。必須進一步優化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內容,提升紅色音樂教學內容在專業教學中的比重。例如可以將民族民間音樂教學與紅色音樂教學同步進行,紅色音樂大多取材于現實生活,可歸類到民族民間音樂中。通過專業的紅色音樂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紅色歌曲的吟唱方法、創作手法、傳播路徑,也要重視文化教育,深挖紅色歌曲背后的社會文化內涵,讓學生能唱、能作、能懂。
紅色歌曲傳承需要利用新興技術。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文化教育、資訊傳播方面具有強大優勢,紅色歌曲的傳承不能僅依靠線下課堂教學,如此對紅色歌曲的技巧教學和文化教育都是極其低效的。紅色歌曲的傳承不只是高校的任務,它面向的應該是更廣泛的人民群眾,面對如此大的基數,紅色歌曲和紅色文化的傳播教育則必須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以線下加線上、教學加普及、創作加傳播的多元化體系來完成紅色歌曲的教育傳承任務。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