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民間舞:人民的舞蹈,國家的藝術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一百年以來,黨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藝思想,領導文藝工作,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使文藝事業繁榮發展。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與“上海文聯”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建黨百年·我們的文藝”微評,上海一批文藝家、評論家將圍繞這一主題,結合上海的文藝發展歷程,用文藝評論等方式回顧、梳理、總結百年來黨領導文藝工作包括創作、理論評論的歷程、成就和經驗,展望新時代繁榮創作、發展評論的前景。
人民的舞蹈,國家的藝術
鄭慧慧
在中國舞蹈藝術中,民族民間舞蹈風情萬種,是一道光彩奪目的風景線。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間舞,但中國民族民間舞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不僅是人們生活中自娛自樂的舞蹈、在舞臺上宣泄民情的舞蹈或作為類似芭蕾舞劇中烘托背景的“性格舞”,而是作為一種國家的舞臺藝術而大放異彩。
民間舞是草根藝術,它在中國之所以能夠得到重視和發展,完全得益于黨領導的人民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中,民間歌舞成了歌頌江西瑞金蘇維埃政府和宣傳革命的助手;延安文藝座談會后,新秧歌運動生動鮮活地體現了黨的“文藝為工農兵”的無產階級文藝政策;在民主運動中,“解放秧歌”伴隨著革命精神的傳播舞進了人民的心田……秧歌和腰鼓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也帶來了中國舞蹈藝術的新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立了專門的舞蹈學校,將民間舞作為中國舞專業的必學課程。從此,民間舞登堂入室,開啟了專業化發展的道路。與之相對應的是,在西方舞蹈院校,只設立芭蕾、現代舞等藝術類舞蹈科目,民間舞僅是一種大眾藝術,主要在民間自由發展。
從此,中國的民間舞藝術走出了一條輝煌的發展道路。在專業院校的培育下,一批優秀的民族舞蹈演員脫穎而出,阿依吐拉、莫德格瑪、崔美善、刀美蘭……在舞臺上熠熠生輝;在“推陳出新、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的感召下,民間舞生動的素材煥發出了神奇的魅力——
《紅綢舞》
雀躍的東北秧歌與翻卷噴射的長綢相結合,《紅綢舞》表現了百姓當家作主的歡樂情緒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陜北民間祭祀的“荷花燈”形式,轉化成了漂浮在水面表現優美、寧靜、和平、美好意蘊的《荷花舞》;喇嘛跳神的舞蹈發掘出粗獷的律動,男女叉腰動肩歡快的對舞,恰似草原上迎風而動的草木花朵,《鄂爾多斯舞》沁人心扉令人動容……
《荷花舞》
《鄂爾多斯舞》
《草笠舞》
隨著黨對文藝工作者反映現實生活要求的深入人心,更多民間舞蹈作品涌現。《斗笠舞》盡顯黎族少女的風采;《快樂的啰嗦》通過高跳腿、夾臂快擺手的主體動作,表現了彝族人民從腳鐐、手銬中解放出來自由放飛心情,把一個民族的、集體的“快樂”集中、利索、濃烈地展現出來;江蘇泰興花鼓動律舞出了《豐收歌》;藏族踢踏舞跳出了《洗衣歌》;更為精彩的還有舞蹈意識的覺醒,使傣族原來男性模擬孔雀的假型舞化出了用女性肢體塑造的婀娜多姿的孔雀舞……
《豐收歌》
由此可見,新中國對各民族民間舞的進一步發掘和專業舞蹈學校教師的努力,使民間舞通過藝術提升成為一門國家的藝術;而緊密配合的舞蹈創作讓民間舞的素材在嶄新題材的促動下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成為塑造中國新的舞蹈形象的立舞之本。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民族民間舞發展更是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思想解放帶來了創作題材拓寬,以往民間舞主要是對勞動與歡慶生活的表現被突破。
《水》
傣族女子獨舞《水》既清淡又令人驚艷,在傣族少女擔水、對“鏡”梳妝、水中戲魚、洗發沐發等細節的藝術化表現中,以人顯水,以水托人,鮮活靈動地表現了傣鄉水美、景美、人更美的情景。噴薄而出的群舞《黃土黃》把對黃土地的深情厚意,化作對整個中華民族精神的追問和思索,尋找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何以生生不息的理由。
《黃土黃》
西方現代舞的傳入,沒有沖擊中國舞臺民間舞的發展,而是給了民間舞深入發展以啟發。演員的身體表現力拓展了,民間舞的創作走向了人們的心靈深處和表現出藝術家獨到的視角和藝術提煉。
《雀之靈》
在《雀之靈》中,楊麗萍用靈巧的手指和纖長優美的肢體惟妙惟肖地再現了孔雀的動態神情的同時,發掘出了孔雀的靈魂,引申出一個超越了傳統而后獲得藝術新生的個性靈魂。三人舞《牛背搖籃》正是編導深入藏民生活,深悟人和牛和諧相處,人和自然相生相融情態后,由神來之“筆”編導的舞蹈杰作。
《牛背搖籃》
學院派民間舞創作使風格性動作符號在與傳統相維系同時又具有了獨立意象的特征,男子三人舞《海歌》打破傳統朝鮮族民間舞的動作形式,以夸張化了的“呼吸”引導身體動態變化,從中寓意和昭示人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對生命的感悟。獨舞《母親》則用藏族舞蹈最基本的舞蹈動律,塑造了一位歷盡歲月風霜,卻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的藏族老阿媽形象。
《母親》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持續發展,使中國的現代舞蹈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與眾不同。如果說中國民族民間舞是新中國的立舞之本的話,那么,在強調民族文化自信的當今,民族民間舞應該是我們中國的興舞之根。具有民族民間文化特色的中國舞蹈,將在與人民息息相關,情情相連中生生不息。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