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非遺名錄——彝族月琴音樂
在彝族傳統樂器中,月琴可以說是彝族男女老幼都很喜歡的一件樂器,彝族月琴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豐滿,不僅可以獨奏,也可以和其他樂器合奏,音色十分悅耳動聽。
月琴演奏時,琴要斜抱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食指或執撥片彈撥琴弦發音,彝族月琴樂曲豐富多彩,各地區又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月琴曲一直以來都是彝族人民表達內心情感的重要方式,歷史故事、勞作生產、婚喪嫁娶等內容都會被寫進月琴曲中。
音樂藝術浩煙如海,傳統音樂的傳承與保護更顯得尤為重要,2008年8月,彝族月琴音樂被列入涼山州第二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讓更多孩子能了解這項傳統樂器,2014年,西南民族大學與喜德瓦爾學校聯合創辦了彝族民間藝術傳承班。
作為彝族月琴音樂西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羅樂在參加工作的幾年中曾指導學生多次獲得省級州級獎項,如今她也擔任起了西南民族大學和喜德瓦爾學校聯合創辦的彝族民間藝術傳承班月琴授課老師,指導瓦爾學校的孩子們學習月琴音樂。
羅樂告訴記者,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近年來成為了全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這些因素,他們也希望通過彝族民間藝術傳承班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彝族文化的平臺,同時也讓民族文化在學校教育的形式中得以保護和傳承。
未來,羅樂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彝族月琴音樂,喜愛上這項傳統文化藝術。羅樂表示:“我也希望有真正熱愛傳統文化并且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能夠深入去鉆研它,比如說在樂器的制作方面,在與其他民族或西洋樂器的合作交流方面以及樂曲創作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嘗試和發展,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彝音樂藝術作品。”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