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作品排練的階段、內容及重點
7.1一、柯達伊音樂教學法
一、柯達伊音樂教
合唱作品排練的主要內容有作品中涉及的合唱演唱技術的解決、作品的音樂表現與舞臺表演,除此之外,還有排練前的必要前提條件和準備練習,這兩點不是合唱排練的重要內容,但也不可或缺。
一、前提條件
(1)隊伍的組建合乎規范(混聲、女聲或男聲合唱,聲部人數平衡),人員出勤穩定,演唱水平相近;
(2)團隊管理制度、紀律明確,并告知全體成員;
(3)有固定排練場地;鋼琴、合唱臺到位;環境整潔、安靜無打擾;
(4)指揮(助理指揮、聲部長)、鋼伴、領唱等人選確定;
(5)平時有常規訓練:氣息、發聲、共鳴正確,音準、節奏訓練(貫穿于基本練習與合唱作品排練中);
(6)樂曲選擇完畢,版本確定,并進行了錯誤修訂及小節標注;
(7)通知近期排練時間、地點、排練內容及進度安排;
(8)印刷樂譜,提前分發給每個成員預習。
二、聲部合排前的準備
合唱前,伴奏、領唱先一起預習,對整體和部分有個初步了解;再分頭練習,指揮規定時間逐一檢查或單獨排練。
(一)熟悉歌詞
合唱團全體朗誦歌詞,熟悉作品的題材、內涵、意境及篇章結構。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大多數學生習慣了視唱曲譜,下意識地將歌詞看作是曲調的依附,合唱隊員為唱歌詞而“唱歌詞”。
雖然經過咬字吐字的微觀技術訓練,但到背唱詞曲階段仍存在“熟視無睹”現象,很少專門品讀、整體領會歌詞聲韻和意境,僅是被動地接受指揮的要求,影響了對作品的主動理解和表達。其次,反復練習直至能集體背誦歌詞。此為排練第一次熟悉作品題材與內容,熟悉歌詞的原本文學形態與表達。
(二)熟悉曲譜:
首先唱對聲部音準、節奏重點:熟唱歌譜;熟悉音樂節奏、旋律及各聲部曲調、結構及色彩。
(1)讀樂譜時隊員所在聲部節奏、音準演唱合格(尤其注意復雜性節奏、調式及和聲骨干音的音準保持,變音及不協和和弦的解決);
(2)熟悉段落結構、聲部分句;
(3)了解力度、速度、表情等基本要求,并體現在視唱中;在上述基礎上背唱歌譜。
(三)唱會歌詞、背唱歌詞(感受曲調對歌詞的夸張)
(1)依樂譜節奏朗誦歌詞;
(2)依聲部節奏、音區及發聲位置、速度、力度起伏吟誦歌詞;
(3)依曲調吟唱、背唱歌詞。
上述三點(先個體,再聲部)逐一分別檢查,個體及格,才有聲部合格。小組長帶領練習,聲部長負責檢查。指揮另檢查輔導伴奏、領唱。
三、基礎:基本技術的解決
先排練合唱,后分練伴奏、領唱,再合成。
(一)初排——作品多聲部音響的再現,打好底色
先進行與作品對應的練聲,再完成下列具體要求:
(1)讀樂譜時多聲部節奏、音準優良,使用唱名、唱譜有助于聽到整體音響以及彼此聲部在縱橫向上的有機結合及難易分布,多聲印象入腦、入心;
(2)集體演唱樂譜時發聲、音色正確;
(3)明確統一聲部分句和氣息設計,做好細節標注;
(4)聲部平衡,主次協調,段落結構表達清晰;
(5)熟悉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
(6)鋼琴伴奏、領唱要熟悉并解決音準、節奏與合唱的對應。
(二)復排——技術的細化與鞏固,音色的初步定型目的
強化基礎,查漏補缺。演唱有標準、規格,時間有保障,質量實在。
(1)歌詞演唱(多聲部節奏、音準進一步加工、鞏固和穩定);
(2)氣息與發聲(咬字吐字與音色、音響風格正確);
(3)背唱(聽聲部、看指揮、聽伴奏。接納并逐漸消化全部音響,化干擾為助力);
(4)鋼琴伴奏、領唱要熟悉作品對音色的要求及與合唱的對比。
四、作品的音樂表現、技術與音樂融合,為藝術表現服務
(一)細排——作品風格與情感表達
1.通過聲音表達
(1)思想內涵:在之前排練基本解決譜面技術的基礎上,指揮給隊員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性格、氣質與創作動機;分析該作品歌詞意蘊內涵、情感色彩。
(2)音樂基本要素與風格的把握:作品的體裁特點,多聲部織體節奏、和聲音準的精準化,音韻特點與音色,力度、速度變化、層次對比與結構邏輯。指揮在排練中逐一要求、引領隊員通過聲音體現出來。
2.結合表演的表現
目的:情感表演有分寸、講火候才能增加聲色、豐富音樂,表現作品情感和風格。
(1)設計編排隊形、加動作表演;
(2)臉部、眼神的運用。表演界講究“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即便動作很少,臉部表情和眼神仍是最為重要的表演手段,為聲音增光添彩;
(3)帶道具、穿服裝的表演。視覺更加“角色化”。
(二)連排——夸張性練習,從外在到內在強化適應性與把握性
1.變化練習:強化技術,融合音樂,增加把握性,突出綜合性
(1)力度、速度的夸張練習;
(2)聲部拆分、單聲部與鋼琴合作、合成,重唱式表演不帶鋼伴的演唱,不帶指揮的演唱;
(3)片段抽查或結構逆序、隨機演唱,要求瞬間進入表演狀態;
(4)回到樂譜或哼鳴的演唱;
(5)朗誦,重溫歌詞。
音樂表達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不同理解和效果,因此,筆者建議多構想幾種不同的理解和處理表現方式,以增加表現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選取最優方案。
深度合作:個人與聲部、指揮、伴奏的默契
合唱的整體質量離不開聲部的平衡協調,更與每個人平時作業完成的質量、臨場狀態和舞臺表演情況分不開,只有每個人優秀,才有集體的完美。
單首連貫,多首連續;整體多遍完整練習
經過前面逐首或重點曲目的精加工之后,臨近演出,節目基本成型,此時多首曲目的連貫性、節目的整體性成為階段排練重點。
首先還是合唱團單獨排練,以直面多首曲目連貫時遇到的“新問題”:如風格上的動與靜、剛與柔,調式、調性、音準的適應性,風格的轉換、難易的接續等。當然,指揮或藝術總監安排節目次序時就應該考慮,當下是指揮和隊員要通過練習來適應。
在此基礎上附加相關的舞臺表演環節(如上下場、領唱、朗誦、主持人報節目、表演交流、謝幕等),由于整體連排時間長、精力消耗大,就特別要求每位隊員專心、認真,記住要求,及時改進。此階段指揮根據情況靈活安排排練,既省時,又有重點地解決階段問題。
一次性表演、一步到位練習
無論是職業演奏家還是普通學生,舞臺表演永遠“只有
一次”,極具挑戰性。因此,在臺下反復演練所有環節也只為“這一次”,旨在發現問題及時“修補”。“一次性表演”練習對掃除團員自滿、懈怠和理想化心理,保持謙虛謹的態度很有教育效果。
五、舞臺表演——能力與努力的考驗與檢驗
(一)彩排——隊形、表演、空間及想象中的觀眾
(1)舞臺適應性(舞臺大小,有無合唱臺,鋼琴伴奏人員熟悉現場的樂器,聲場條件,穿服裝、帶道具,試燈光、音響);
(2)限時上下場,主持人報節目,合唱、指揮、鋼伴合作,與觀眾交流,謝幕;
(3)抗現場干擾,找技術與音樂的平衡,抓理智與情感重點;專心致志,尋找現場表演時的“天人合一”狀態,迅速入戲,一次成功。
(二)舞臺現場表演
(1)總體指導思想:戰略藐視,戰術重視;
(2)作品的整體感受與重點加工相結合;
(3)簡化練聲,默誦歌詞;
(4)現場心理積極暗示與引導;
(5)演出結束后的總結與提升。
盡管合唱是集體性表演形式,現場舞臺經驗仍很實用,心理素質很關鍵,實力仍是最大保障。非職業合唱團每高質量完成一個合唱節目,爭取條件和機會連演二至三場的做法值得推薦,多場次的演出不僅能逐漸釋放緊張、協調平衡、展現最佳效果,還有助于團隊聲譽宣傳和音樂普及。
在合唱作品排練中,技術解決、音樂表現、舞臺表演等內容都有普遍性,但重點則因人(指揮、合唱隊)而異。合唱作品排練是個音樂理論知識、演唱、指揮技術和音樂感覺綜合應用的過程,實踐性極強,其結果全面展示、驗證指揮的工作能力和經驗。
年輕指揮們早日熟悉合唱作品排練的階段、內容及重點,吸收多種方法轉化為實在的業務能力,會使排練工作更高效、充實、有意義。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