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文化藝術產業擁抱數字化
近年來,文化藝術不斷發展,無論從廣度上還是深度上,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使文化藝術逐步走入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與此同時,科學技術正在改變著整個過程。
如何讓文化藝術產業擁抱數字化?2020年11月10日下午,文化藝術產業數字化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在藝云、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和藝術學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大咖,圍繞主題“文化藝術產業數字化”進行研討,探討兩者結合的方向和趨勢。
文化藝術產業數字化面臨三大問題
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李可染畫院)院長西沐認為,近幾年,整個藝術品產業的發展經歷著較為艱難的業態轉型的過程。數字化場景服務的機構一開始走的是傳統的藝術電商的思路,但隨著數字化場景的建構和發展,基于數字化基礎設施迅速的發展,以前很難解決的一些問題得以攻克。
如今,數字化場景逐漸建構起來,新的基礎設施不斷建立,西沐認為,藝術產業數字化面臨三大問題:
第一是資產數據化和數據資產化。“藝術品資產的數據化”和“數據資源的資產化”是研究文化藝術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基點。西沐說:“不要把數據看成單純的反應事物發展的表面現象,它實際上是一種資源,這種資源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變化成資產”。
第二是要基于新業態提升。“藝術電商”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以前的藝術電商更多的是基于一個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展示交易平臺,對客戶資料和需求進行精準管理;新的藝術電商是基于數字化的一個綜合性的服務平臺,對客戶的信用進行管理,給用戶提供更強的公信力。
第三,資本市場和要素市場。西沐認為,現代產業的發展大多離不開資本市場和要素市場。資本市場方面,要考慮IPO的問題,考慮資產打包賣給上市公司,考慮兼并等。要素市場方面,要考慮怎樣降低成本和資產配置優化,借助要素平臺實現資源轉變成資產。
數字化對藝術品市場益處良多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助理教授鄭瑩認為,藝術品數字化平臺能從三個方面繁榮藝術品市場。
第一,促進藝術品創作提質。藝術品網絡平臺、APP等降低了藝術品推廣的成本,可以使藝術家更專注于藝術創作。
第二,消費者與感興趣的藝術品精準匹配。藝術品的平臺集合了藝術品的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智能搜索,智能推薦,個性化推薦等方式,可以把藝術品精準推送到有相關需求的消費者。
第三,促進交易出口。藝術品平臺可以把藝術品價格公開,使藝術品市場信息更加透明,市場更加理性,從而增加藝術品的流動性。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武洪濱提出,數字化帶來的網絡社交把藝術家與消費者無縫銜接在一起,藝術平臺帶給藝術市場新的可能。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繪畫修復與保護研究所主任邰武旗認為,傳統的藝術品展覽方式,雖然主題、作品、策展人都在變化,但是,看展的人群比較固定,受眾比較單一。借助文化藝術產業數字化平臺,把線下展覽搬到線上,不用印畫冊,不用租場地,還能增加看展的人數,既節約成本,又拓展了受眾。節省的錢還可以做衍生品,而且展出的內容不用撤下,觀眾可以隨時看。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師資博士后劉陽認為,數據這個要素貫穿在整個藝術產業鏈中,利用數據,可以不斷地推進藝術產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文化藝術產業數字化該怎么做
嘉德投資高級經理馬學東認為,數字化只是科技跟藝術結合的一個非常微觀的縮影,無論是藝術創作,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乃至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藝術和科技跨界融合已經成為一種現實。包含兩個方式:一種方式是藝術借助科技;另一種是科技附加到藝術品整個創作和市場發展中。未來,跨界融合才能使整個藝術品市場轉型發展。
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華辰拍賣董事長甘學軍表示,多年前,藝術品機構大多只把互聯網當做輔助工具,在線上開展活動是為了線下交易而服務的。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藝術品的線上展示、線上鑒定、線上分享、線上交易,都被實現,逐漸成為主流。藝術品機構要主動改變和適應這種主流。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師資博士后劉陽表示,想要對數據進行定價,首先要把數據定義為一個資產,數據只有定義為資產才便于在資本市場中流通。數據交易發生在數據源和數據使用方之間,數據源將數據進行整合打包儲存,賣給數據應用方,數據應用方會將數據形成相應的數據報告和其它行業進行結合,以此促進藝術行業和其它行業的交流,甚至可以促進一些藝術行業的交叉,實現數據增值和流通。
劉陽提出,藝術產品的定價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藝術產品具有獨特性。藝術產品之間無法進行精確的比較來確定孰好孰壞。
2、藝術產品存在很強的買方偏好。一些買家對書畫感興趣,一些買家對家鄉藝術品感興趣,買家對自己偏好的藝術品甚至愿意出高價買入。
3、會受到營銷水平的影響。拍賣會、畫廊的營銷水平高低會影響價格數據。
4、歷史性和藝術性。藝術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們在某個階段對藝術產品的需求和訴求,反映出人們的精神價值追求,藝術產品的歷史性和藝術性被人們關注。
文化藝術產業數字化發展展望
在藝云創始人謝曉冬發布了在藝云《文化藝術產業數字化發展報告》。該《報告》通過對在藝云所服務商家進行抽樣分析,細分行業相關數據,并結合行業總體趨勢及線上發展模式,不僅對于2020年文化藝術產業數字化飛速發展的這一現象級表現進行深度剖析,同時也預測藝術行業發展未來,進一步催化文化藝術產業的數字化進程。
謝曉冬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政策的日趨完善,以及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流量紅利,數字化將會給文化藝術產業帶來更多新的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顧亞奇認為,如今文化越來越繁榮,要以數字的方式把“文化”展現出來。這需要在未來將文化、藝術與技術深度融合,使藝術品的消費越來越普遍。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黃雋拿“藝術表演”和“汽車生產”做了對比,認為,多年前,科學技術大大提升了汽車生產的勞動生產率,但是,藝術表演的生產率卻沒有提高。
黃雋表示,近年來,科技的進步給文化產業帶來了很大的變化,藝術市場的生產方式、傳播方式、用戶體驗等都隨之改變,文化藝術產業的生產率有望提高。
嘉德投資高級經理馬學東認為,藝術品數字化發展進程正在加快,數字化發展正在快速改變著藝術品市場,目前,網絡、VR、AR等改變了觀看、欣賞藝術作品的方式,未來,數字化可能會徹底顛覆傳統藝術品交易模式。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