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啟蒙教學,從音樂選修課里學到了啟蒙教學思維
說到“讀譜”大家會想到什么?
識譜?認音符?
或視唱?視奏?
字面意思,讀與譜似乎應是嘴與眼的事
很多鋼琴專業的學生或老師可能會不得理解
“學習這么多年鋼琴了,難道我還會不認識五線譜上那幾個音符嘛!睜開眼睛都看到了咯~有嘛好講的~”
——看到的就一定知道嗎?知道的就肯定能做到嗎?
鋼琴讀譜是一個綜合運用各種音樂理論知識的過程,并不只是單純的識別音符、尋找鍵盤。
狹義的“讀譜”,僅僅是解決認識音高、辨析節奏這兩方面的問題。
廣義的“讀譜”,需要在接觸樂譜初期,就能感知指法運用、力度安排、層次劃分、樂句起始、段落布局、音樂風格等多方面的內容。
讀譜的最高目標是,看著樂譜,便能在內心“聽到”音樂實際演奏的效果,這是一種內心聽覺能力(和聲聽覺、律動聽覺)。
讀譜應是一種邏輯思維、一種分析能力、一種眼識腦想耳辨口唱心思手感的綜合音樂素養。
——看到就要知道,知道更要做到!
正如羅伯特·舒曼所說:“在你內心不能聽到(理解)這首音樂作品之前,請不要彈!
阿圖爾·魯賓斯坦曾言:“讀譜是有才華的音樂學生的基礎功課”,“要不斷重讀樂譜,從中發現新的寶藏!
那您可能又會問,這跟啟蒙教學又有什么關系呢?
不必太上綱上線太深太難了吧!
在教學中教師應秉著【長計劃-短目標】的教學原則;持著【教就是為了不教】的為師心態。
【教就是為了不教】就是授魚與授漁的問題,正如上海樂團演奏家尤大淳老師曾說:“要學會舉一反三,學會自己學習!苯逃淖罱K目標是能使人進入學習的自驅狀態。
那么【長計劃-短目標】怎么理解呢?
我在這本書中,在黃靜老師的課中,深有感觸!
黃老師有一處簡介這樣寫道:(網絡平臺)
“一個鋼琴老師而已,學生年齡從4-23歲。”
短短一句,是一位老師的職業自白,是一位老師的教學使命。
在課堂中,黃老師總是會向我們列舉很多教與學的務實經驗:在自己學生時代遇到過的問題;在教業余啟蒙小朋友時遇到過的問題;在教專業附中、本科、研究生時遇到過的問題;以及所有教學問題的相互聯系以及問題根源……
——鋼琴啟蒙教學
我們作為一線鋼琴教師,接觸到的大多是業余琴童,學琴年齡大多集中在4-10歲。
由于長時間停留在差不多的教學階段-教學內容,我們的教學思維很容易就陷入一種“慣性”甚至是“惰性”!
就像總是會有老師疑惑:“學生還小,需要講這么多嗎?”“現在是一對一課堂,有些內容放到其它小組課進行吧!”
即使是業余琴童的鋼琴老師,我們絕不能由于琴童的學琴時長限制甚至決定自己的教學思維。
也許受客觀環境影響,我們無法在某一個或某一批學生的身上實現教學的【長計劃】,但我們要做好每一個、每一批學生的教學【短目標】。“短”到從一根手指到五根手指;從一個音符到一組音符;從一個小節到一個樂句;從一個時值到一串律動……從啟蒙階段就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專注能力……
只有把每一個教學細節都作為教學的【短目標】,才能逐漸形成階段性的教學目標【長計劃】
也許正因為我們的教學【短目標】足夠細節足夠細致,有一天某一個學生會開啟學琴生涯或音樂生涯的【長計劃】
我的學生也許沒有從4-23歲,我的學生也許沒能從4歲學到23歲,但我希望我的教學可以讓音樂或彈琴的能力持續影響學生到23歲—33歲—43歲——甚至一生。
這是我的職業【長計劃】,愿能與君共勉!
非常感謝黃老師
將校內課《鋼琴讀譜》與讀者分享
這不僅是一門音樂學院的選修課
更是一門所有鋼琴老師待補修的綜合素質課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