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對自閉癥兒童康復的意義
摘要:自閉癥是兒童青少年中比較常見的心理疾病。本文闡述了音樂治療法的內涵,著重介紹了兒童青少年自閉癥和抑郁癥的音樂治療方法和實施。通過音樂治療,能夠逐漸緩解甚至消除自閉癥和抑郁癥的不良癥狀,使兒童青少年患者得以康復。音樂教育治療可以有效的幫助自閉癥兒童提高交流的技能和社會的互動能力。
關鍵詞:音樂教育;自閉癥;兒童康復
自閉癥
引言
自閉癥,又稱孤獨性障礙,是一種兒童發育過程中的行為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言障礙、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三大核心癥狀,在社會聯系和交際、語言和認知、對事物的反應、感覺的調控及運動等方面存在行為異常。自閉癥通常在患者3歲以前就表現出來,從嬰兒期一直延續到終身,又稱為嬰兒孤獨癥或兒童孤獨癥。
最先提出“自閉癥”(Autism)概念的是JohnHopkins大學醫院醫生L.Kanner,他于1943年發表了11例兒童自閉癥案例的追蹤研究報告,揭開了對兒童自閉癥進行研究的序幕。"Autism”一詞源于希臘文“autos”意指“自我”aa.sbvv.cn,Kanner用此詞來形容患兒的茫然、退縮、自我專注的行為表現。美國DSM-IV中自閉癥障礙診斷標準為:三歲以前發病;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存在障礙;語言發展存在障礙;具有刻板單一、反復固執的行為特征。
1音樂教育的內涵和特點
音樂治療廣義是指將音樂廣泛用于治療、康復、教育、保健等活動之中。作為一種治療技術,嚴格定義的音樂治療則是指利用音樂綜合性的治療特性,有目的、有計劃地用于某些疾病的康復和機能改善的一種方法。音樂治療是集醫學、心理學、音樂美學、物理生物學、特殊教育學為一體,跨越多種學科的一個邊緣科學,也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
音樂治療是通過音樂反應對生理缺陷、精神紊亂或情緒紊亂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利用各種音樂形式,設計、策劃和選擇治療方案,實現對患者的幫助和干預,包括治療、調節、教育和訓練等方式的綜合性過程,是一門音樂與人本精神和生命利學相融合的新型醫療技術。
2音樂教育在自閉癥兒童身心方面產生的影響
2.1音樂教育的方法
2.1.1接受式音樂教育
接受式療法注重對音樂的接受和欣賞,最有代表性的聽覺統合訓練,由法國耳奧喉利一醫生布拉德建立。它通過聆聽一組經過濾和調制的音樂,校正聽覺系統對聲音處理的失調現象,并刺激大腦皮層,從而改善行為紊亂和情緒失調。治療中,針對兒童癥狀,聆聽隨機刪除了低頻和高頻的音樂,音量不超過85分貝。當音色、旋律、節奏變幻融為一體時,孩子處于“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被激活。有序和隨機的交替刺激信號起到了喚醒、催進激勵、安寧撫慰、宣泄等生理和心理作用,從而獲得藥物和人際交流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2.1.2參與式音樂教育
參與式音樂治療也叫主動法,即引導兒童直接參加到音樂活動中,使行為得到改善。采用主動法為核心,更多地傾向于’‘動”與“聽”的結合,大量采用歌潘演唱、律動模仿、器樂演奏、音樂游戲等形式進行干預治療,形成聽覺、視覺、運動覺、觸覺、嗅覺等多感官功能共同參與的綜合效應。
2.2音樂教育的表現形式
2.2.1個別治療:
個別治療就是一對一的治療方式,是對孤獨癥兒童音樂治療中使用最多的形式。尤其在治療的開始階段,遂于內心封閉、情緒行為紊亂的患兒,只能采取一對一的個別治療。這時的個別治療要求治療師用一切方法使患兒感到安全,無威脅。治療師對患兒的任何情緒發泄、憤怒、尖叫、甚至攻擊性的表現都要接受,或以沉默應對,對患兒情緒的宣泄可以用音樂支持或安撫。
音樂治療中建立關系是關鍵,在個別治療中,只有治療師與患兒簡歷起了穩固的一對一的關系,才能改善患兒的情緒行為,促進他們各種心理能力的增長,為參加小組治療的奠定基礎。
2.2.2小組治療(團體治療):
小組治療常用在對孤獨癥兒童音樂治療的深入發展階段。社會融合是治療的終極目標,小組治療是培養社會交往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在1名音樂治療師配合1~2名助手的集體治療中可以采取演奏樂器,包括重奏、合奏,有領有和的演唱方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都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在這些讓兒童感到快樂的嬉戲式的音樂活動中,兒童學會與他人相處并接受他人,體驗到社會交往必須具備的秩序感,學會自我表達及接受他人的表達等等。這一切都是在歡樂的音樂氛圍中得到的。
2.3音樂教育的類型
2.3.1即興音樂教育
即興法即即興演奏式音樂治療,一般選擇較為簡單的樂器,如各種不同的鼓、三角鐵、鈴鼓、木琴等,由治療師按照一定技術引導患者隨心所欲地演奏,治療師多用鋼琴或吉他參與演奏。即興法既可用于個體治療,也可用于集體人群治療。用于個體治療時,因為是一對一演奏,有利于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有助于投射出患者的心理癥結與內心情感;用于集體的即興演奏有助于患者改善人際關系與適應社會。治療師在演奏過程中始終應處于輔助、引導、支持啟發角色,不應喧賓奪主。即興法具體來說有很多不同流派,有的以精神分析為取向,有的以行為主義為取向,有的則以人本主義為取向,主要的方法有音樂心理劇、即興創作法以及即興創作評估等。
2.3.2聆聽音樂教育
聆聽法又稱接受式音樂治療,或稱感受式音樂治療,是運用非常普遍的方法,即在治療師指導下,通過聆聽特定的音樂以調整心身,從而達到祛病健身的目的。這里所謂的聆聽,不是消極地聽,而是積極地聽,不是隨意地、不在意地聽,而是仔細地聽、認真地聽,是一種賞析、一種領悟。一般所說的聽,是指由耳朵、皮膚、骨骼來接受聽覺信息,而聆聽是指用心地聽,指的是一種能過濾聲音、選擇性集中,形成記憶和反應的能力。具體來說有超覺靜坐法、音樂處方法、音樂冥想法、名曲情緒轉變法、聆聽討論法、投射音樂聆聽法、音樂與情緒同步法等。
2.3.3主動法
主動法又稱“參與式音樂治療”,或稱再創造式音樂治療,即引導患者直接參加到音樂活動中去。治療者要運用專業知識進行音樂作品的深入分析,應在患者感性聽賞的基礎上,以一定的方法和觀點,對音樂作曲中的曲式結構、主題、旋律、配器、和聲、節奏、主題發展、風格乃至創作背景、體裁以及作曲者的世界觀、風格、創作方法、創作特征進行分析,進而指點迷津,以得到行為的改善;治療者還要指導治療對象,在演唱演奏中獲得成功,努力學習音樂技能。具體的方法有工娛療法、參與性音樂治療、創造性音樂療法、擊鼓療法、吹彈療法、歌唱療法等。
3針對自閉癥兒童有效的音樂教育方法和策略
3.1訓練要堅持長期性和循序漸進性
對自閉癥兒童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的過程。在為自閉癥兒童制定音樂訓練計劃時,必須要考慮到兒童自身的心理發展的順序以及他們固有的特點和現狀,訓練必須分步進行,循序漸進地按照從易到難、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按照預定目標一步一步地進行訓練,最后達到總目標的實現。
3.2團體治療為主,個別治療為輔
合唱、群舞、合奏樂器等音樂活動是以團體形式出現的,在這一過程中,自閉癥兒童以互相交流為目的,學會接受和他人的身體接觸,分辨他人和自我,并練習社會化的行為。每個自閉癥兒童在社交障礙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對自閉癥兒童進行一對一的訓練,訓練者要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選擇訓練內容與方式,并制定相應的個別化教育計劃,使自閉癥兒童學會如何成為團體中的一員。
3.3治療內容生活化
對一些嚴重的自閉癥兒童來說,學習日常生活內容是他們接受治療要達到的最高目標。所以,治療的內容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因為取材于生活的內容已經成為他們的經驗,現在或將來還要經常體驗,治療內容就是兒童生活本身,具有極強的實用性。
4結語
音樂治療是以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為基礎的,其豐富的音樂經驗和音樂體驗的形式及其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可以為自閉癥兒童提供生理的、情緒的或心理的需求幫助,并逐步協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培養想象力,增加語言互動的機會以及發展其他的休閑技能和興趣,進而消除兒童心理障礙,參與和融人社會生活,這對自閉癥兒童康復能起到起到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平平。湖南省特殊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湖南師范大學,2006。
[2]湯盛欽主編。特殊教育概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陳莞。音樂治療在智障兒童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6,(7):93
[4]張鴻懿,周為民。音樂治療在智力障礙兒童教育中的作用[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1):86-87
[5]曹倩璐編著。自閉癥在英國的治療[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
[6]馮夏婷等。兒童自閉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兒童自閉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教育導刊,2005.12
[7]EleenBraaten等著。傅莉等譯。兒童心理測驗[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
[8]徐琴美等。孤獨癥兒童及其矯治方法的調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5,6
[9]朱迪思·杰利森。通過研究揭示音樂和特殊教育中兒童的需求[J].中國音樂教育,2007,(1):4
[10]張馨,張文祿,徐胤。上海市特殊教育學校音樂課現狀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06,(2):65-68
[11]張鴻懿。音樂療法(一)[J].中國自然醫學雜志,1999,(1):51
[12]普凱元。音樂治療原理[J].音樂藝術,1996,(3):71-73
[13]劉春艷,吳娟。音樂治療發展綜述[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3):119-120
[14]張昊琰。音樂治療的傳入及在中國的發展[J]中國音樂季刊,2004,(1):105-107頁
[15]劉全禮。特殊教育導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36
[16]鼓霞光。視力殘疾兒童的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65
[17]樸永馨主編。特殊教育辭典[M].1996
[18]李術。論特殊兒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D]:[碩士學位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04
[19]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2
[20]楊繼英。音樂與素質[J].中國教育報,2001年11月13日第8版
[21]徐琴美等。孤獨癥兒童及其矯治方法的調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5,6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