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音樂專業的培養有正確認識,才能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教學技能
目前,我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經過3年的系統學習,在四年級上學期有9周的實習生活。實習內容包括見習、實習、研習3個部分,在實習期內需要完成聽課6節、上課8節、參與2次大型校園實踐活動、組織2場主題班會、了解2名學生情況以及若干教學日記和反思等。
作為一名剛剛實習結束的本科四年級學生,對此頗有感觸。首先,根據實習單位情況不同,實習學生在單位所承擔的教務也不同,因此學生不僅要注重教學能力的提升,還要關注實習單位的日常動態。其次,學生在僅有的9周時間內要拿出一部分時間來進行“見習”“研習”環節使得實際實習時間非常少,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鍛煉出高質量的教學能力。最后,教學教法課程在本科三年級開設,在這期間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微課錄制為輔,而缺少了看課、聽課等實踐環節,學生在實習之前并沒有真正地走進課堂,導致在實習過程中要花費定時間適應課堂氛圍。
總而言之,在9周實習期內,學生要完成的任務較多,想要盡善盡美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單靠這9周是遠遠不夠的。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就如何培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技能,提出一些策略和方法:
大多數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師都來自各音樂學院,對于音樂教育專業應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沒有清晰的認識,在教學當中比較關注學生本學科的學習,忽略了學生各學科之間的融合以及本學科與基礎音樂教育之間的聯系。因此,要轉變學生思想觀念,首先要讓教師轉變思想觀念,只有教師對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的有了正確認識,才能在專業課教學中進行學科綜合,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教學技能,而不是單一的專業能力。
就業模范熏陶大多數學生在三年級劃分聲樂、鋼琴專項之后,會陷人迷茫。順利選上聲樂、鋼琴的學生會不甘心在中小學任教,沒有選上的學生會無所事事,生活沒有重心。于是,產生了一批為了逃避工作而選擇考研的學生。大部分學生考研的理由都是害怕畢業找不到工作,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邀請歷屆已經工作的學姐、學長進行宣講,分享他們找工作的經驗和經歷,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
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應加強自我反思,提高對自己專業方向的認識,不斷增強教學技能。如果在單一的專業技能上過于重視,這樣不僅專業技能不如音樂學院的學生,對課堂教學技能的掌握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學生必須加強對自己專業方向的認識,結合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學習,形成獨特的教學技能。
首先,教學計劃的制訂要實事求是,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標準。近年來,大量學生憑借藝考進入高等學府,其中大部分學生在高中才開始接觸音樂,因此,學生基本素質參差不齊。那么,對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要從基礎抓起,打好基礎才能進一步成長,旨在培養一專多能的優秀人才。
其次,教學技能類課程要廣,不要深。此類課程為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科學地將每一項專業技能進行有效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尤其是即興伴奏、自彈自唱、形體等課程,在正式步入工作崗位后,無論是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學校活動的編排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還可以在現有學科基礎上增開中小學音樂教法、中小學音樂教材鑒賞等具有實用性的課程。
再次,音樂教育思想本土化。在目前的音樂教育課程中涉及的主要音樂思想都是借鑒國外的著名音樂思想,如奧爾夫、柯達伊、達爾克羅茲、鈴木等,對立足于本土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音樂思想,了解的微乎其微。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運用國外的音樂教學法進行民間音樂作品教學時,難免會顯得牽強。
因此,符合本民族的音樂思想、教法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注重課程融合。對于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要讓學生穩扎穩打。只有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音樂相關文化的學習,從而使學生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具有內涵。對于音樂技能的學習,學生首先要具備教師意識,清楚自己需要掌握的是課堂教學中所必需的能力,而不是僅為了上臺表演而具備的專業技能。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