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學家們來說說音樂如何影響科學?
屠呦呦,藥學家,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院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當我們在為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歡慶時,更為驚喜的發現屠呦呦教授也是一名音樂愛好者,并且它的鋼琴水平也不錯喲!
當記者采訪需要采訪封面時,85歲的屠奶奶沒有選擇站在代表榮譽的獎杯和證書前,而是優雅地坐在鋼琴凳上,靠著一架古色古香的鋼琴曬出了自己的照片。
鋼琴,彰顯出一位理工科學家的音樂情懷。
在世界各個領域的科學家中有眾多的音樂愛好者,如愛因斯坦、達爾文、愛迪生、李四光、錢學森...數不勝數的科學家喜歡音樂都并非偶然。他們熱愛音樂,并且深深地影響的著他們的科研創舉。
在科學史上,不乏科學家創造發明得益于音樂的有趣事例。如:18世紀大數學家拉格朗日,在意大利都靈的圣保教堂聆聽圣樂時,萌發了求積分極值的變分法念頭;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由于受音樂理論中泛音振動的頻率是基音振動的整倍數的啟發,做出了原子躍遷的基頻與次頻的實驗;英國化學家紐蘭茲受音階的啟示而發現了原子遞增的規律從而創造了“八音律”表。至于20世紀兩位物理學巨擘“相對論”的開創者愛因斯坦和“量子論”的開創者普朗克的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已成為科學界的美談。
“如果我不是物理學家,可能會是音樂家。我整天沉浸在音樂之中,把我的生命當成樂章。我生命中大部分歡樂來自音樂。”
“死亡意味著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正是音樂賦予我無邊的想象力。”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音樂是愛因斯坦的最大愛好,伴隨他度過了70余個春秋。他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也能熟練地彈奏鋼琴。音樂啟迪了他的智力,為他打開了通向科學道路的大門,1912年8月的一個早晨,愛因斯坦喝完咖啡后走到鋼琴前面開始彈琴,他時而彈幾下,時而又停止,記下一些什么,接著他跟妻子說了一聲:“我有一個奇特的想法,”然后就鉆進樓上的書房,一個多星期未曾下樓。當他下樓時,把幾張稿紙在妻子眼前攤開,稿紙上盡是一些奇怪的公式符號。這,就是后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
我國許多優秀的科學家也和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數學家華羅庚,地質學家李四光以及錢偉長、梁思成等或會演奏樂器,或有很高的音樂修養。在著名的力學家錢學森的心目中不僅擁有一個遼闊無垠的科學世界,而且還擁有一個絢麗多彩的藝術世界。
上世紀50年代,美國忌憚錢學森歸國會助長中國的軍工實力,對錢學森一家軟禁了5年。這5年里,錢學森和妻子交流音樂和藝術,幫助他排解了大量的苦悶。錢學森在多個場合表達對夫人的感謝,感謝妻子的藝術修養帶給他的啟發和幸福。
在談到培養有創造性人才的時候,錢學森拉著溫總理的手,滿眼充滿了期待,緩慢然而清晰地說:“我們不僅需要科學知識,還需要藝術和音樂!”
從偉人的軌跡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對他們一生有著莫大的幫助,無論是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還是對科研學術的啟迪,藝術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當下我們對藝術教育更應該不遺余力的去發展,從而令新生代的孩子們能更好的朝著杰出的方向茁壯成長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