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單簧管教育演奏家桑吉頓珠:演奏者要熏陶自己感染別人
2015年重慶國際單簧管藝術節與美籍華裔著名大提琴家郭永生的三重奏
2019年蘭州國際單簧管、薩克斯藝術節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講學
演奏者要熏陶自己感染別人
——訪青年單簧管教育演奏家桑吉頓珠
桑吉頓珠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現任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單簧管教授、專業型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導師,國際單簧管協會會員、中國單簧管學會常務理事及中國單簧管學會甘肅地區負責人、甘肅管樂學會副會長。主講《單簧管演奏》、《管樂室內樂》等課程。2014年、2017年分別獲得香港國際單簧管職業比賽和上海國際單簧管職業比賽優秀教師指導獎并擔任評委。2018年簽約國際著名單簧管品牌加拿大BACKUN(巴昆)單簧管藝術家和美國達達里奧藝術公司藝術家。自2014年起相繼應邀在四川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新疆藝術學院等舉辦了專家課和音樂會;發表論文十余篇,編著《單簧管日常練習與提高》教程。多年的執教生涯中,有數名學生獲得國際、國內職業單簧管比賽及省內專業比賽大獎;并且有多名學生考入國內外知名音樂學府。
2019年,一場引人注目的國際單簧管薩克斯藝術節在蘭州舉行,5天舉辦了近四十場音樂會,國際上的很多大咖和國內幾乎所有音樂學院的知名老師帶著優秀學生參加了這場盛會。參與的國內外專家、老師多;高水平的鋼琴藝術指導;演出場次多等亮點,博得了國內外眾多專家、老師的稱贊。而這場藝術節的重要策劃者之一,就是現任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單簧管教授桑吉頓珠。
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出生在青海的桑吉頓珠從小就生活在藝術的氛圍中,而他喜愛唱歌的母親更是讓桑吉頓珠得到了藝術的熏陶,這也是他選擇藝術之路的主要原因。
哥哥的同學考入了青海省藝術學校,這個消息讓桑吉頓珠知道了身邊原來就有學習音樂的學校。1991年,年僅14歲的桑吉頓珠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考入了青海省藝術學校。“當時我準備了兩首歌,還找到專業的老師簡單教了我一些樂理和視唱練耳。現在回想起來,我能考上可能是因為我音樂聽覺能力比較好,對聲音、曲調和節奏很敏感,而我的視唱練耳在大學二年級直到結業都是免修課,直接考試即可,而且成績還不錯。”桑吉頓珠回憶說。
考入青海省藝術學校讓桑吉頓珠非常高興,后來他得知,那一屆是藝術學校最后一次招收沒有任何樂器基礎的“白丁”考生,他是非常幸運的。進入學校后,處在變聲期的桑吉頓珠被安排學習單簧管。單簧管在國內被人們習慣地稱為“黑管”。這種樂器使用一枚簧片使樂器發音,為西洋木管樂器之一,產生于十七世紀末葉,起源于古希臘,于十九世紀末傳入中國。拿到樂器的桑吉頓珠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樂器,用他的話說:“男孩子都是喜歡吹吹打打。”進入學校,桑吉頓珠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位重要的老師尹龍熙,加之桑吉頓珠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老師的認同。桑吉頓珠說:“尹龍熙是我的啟蒙老師,他是一位非常棒的老師,我還記得老師常給我說‘學音樂沒有專業和業余之分的,都要嚴謹地按照樂譜的記譜法來演奏。’正是尹老師給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使得我在以后學習中少走了很多彎路。”后來,尹龍熙離開學校去了北京,桑吉頓珠記得尹老師在離開之前對他說的話“你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去北京學習。”
在青海省藝校的第四年,因為沒有專業老師,桑吉頓珠申請去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附中借讀,繼續自己的藝術之路。“來到這里,才發現身邊演奏好的人太多了,他們太厲害了。以往只能在廣播和錄音里聽到的樂曲,這里的師哥師姐在演奏,這給我了很大的觸動。而且我在這里遇到了對我影響很大的另一位老師金光日,他嚴謹的教風、專業的教學,讓我的技藝基礎更加夯實。”桑吉頓珠說。
除了遇到好的老師,更讓桑吉頓珠無法忘記的是去北京的行程。他告訴記者:“我去北京是坐了四十多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去的,而且只有站票,累了只能與別人換座位休息一下,瞌睡了就靠在車廂板上打盹,這個經歷讓我終生難忘。”雖然父母非常支持桑吉頓珠學習音樂,但考慮到家庭的負擔,桑吉頓珠在北京學習一年后轉到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借讀。“這里離家近,方便很多。而且我到這里時,學校剛舉辦了全國首屆專業單簧管比賽,國內所有頂尖學生都到這里參加比賽,西安音樂學院的學生成績很好,因為這里有國內非常好的單簧管老師遲錚教授,因為遲老師這里學習單簧管的氛圍非常好,也給了我新的挑戰。”桑吉頓珠說。
在西安的學習讓桑吉頓珠進步很快,因此考大學時他很想進入西安音樂學院,但因為當年公費生和自費生并軌,高昂的學費使他無法承受,只能在遲錚老師的建議下考入了西北民族學院(公費招生)。但在經過近兩年的文化課學習后,他再次到西安音樂學院委培,跟著遲錚教授學習單簧管演奏。
一步步走來,桑吉頓珠遇到了多位好老師幫助他成長,包括原蘭州軍區戰斗歌舞團的楊德林,從國內走出去的單簧管代表性人物范磊、白鐵、何易,他們都是成就桑吉頓珠藝術之路的重要因素。桑吉頓珠說:“我的從藝之路是非常順暢的,因為我總能遇到好的老師,他們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范磊、白鐵、何易三位老師現在還經常聯系,我也會邀請他們來給我的學生上課。”
2000年大學畢業后,桑吉頓珠進入西北民族大學任教。身份的轉換,并沒有影響桑吉頓珠的藝術之路,而且他受到從藝之路眾多導師的影響,更希望將他所學傳授給更多人。執教中他秉持“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一方面經常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授課,一方面帶著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和藝術節。“藝術離不開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建立自信、提高技藝。”桑吉頓珠說。
多年來的“請進來、走出去”的執教理念,讓桑吉頓珠桃李滿天下,有數名學生獲得國際、國內職業單簧管比賽及省內專業比賽大獎;并且有多名學生考到了上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和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及奧地利莫扎特音樂學院、法國巴黎高等師范音樂學院、法國馬賽音樂學院、法國亞眠音樂學院、美國波士頓音樂學院等國內外知名音樂學府。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請進來、走出去”的理念,使桑吉頓珠和眾多國內外單簧管教育家及演奏家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對推動本省的單簧管演奏與教育事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音樂藝術,對于桑吉頓珠首先是愛好,而三十多年的從藝之路讓他從中獲得了滿滿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其次藝術又成就了他的事業,二十年的藝術教育生涯,讓他培養了一批批藝術人才,投身到藝術事業之中。用他的話說:“我的愛好得到了滿足、我的事業讓我有了成就感,加之家庭和睦,這一切都是從音樂中得到的,是我為之滿足的理由。”此外,對于音樂的喜愛和執著,也讓桑吉頓珠對藝術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家對文化事業越來越重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音樂也被更多的人喜愛。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是國家強盛的一個體現,要知道發達的國家音樂也是發達的。而且,音樂是情感的描述,是心與心的交流,一位演奏者是在感染自己的同時要懂得感染別人,這肯定是美的。而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美’,提升文化修養和審美,充滿正能量的。”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八角鼓,又稱單鼓。滿族、白族、漢族拍擊膜鳴樂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得名。流行于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