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音樂風格迎合時代發展登上國際舞臺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在溝通交流上更加頻繁,文化交流也呈現國際化的特點,加上我國政府對于民族音樂發展重視程度的加深,我國民族音樂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機。在新的發展趨勢下,我們應堅守自己的民族文化,通過多種方式開展民族音樂文化的交流,豐富民族音樂傳播的內容和形式,推動民族音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基于此,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本文的研究中,通過對中國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進行概述,并提出有效的傳承和發展對策。
隨著經濟形勢的改變,中國民族音樂在外部環境上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是在中西方經濟、文化等交融過程中,西方文化對中國輸出更多。藝術形式的輸出不可避免,西方音樂文化對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改變了組成結構和表現方式。比如,民族音樂在作曲方式上受到直接影響,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層出不窮,對于樂器制作、節奏表現、組成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另一方面,在網絡的助推下,很多西方先進的音樂創作理念傳入我國,改變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進程。我們應當正視這些優勢,吸收和借鑒先進的創作理念,在此基礎上融入更多新的內容,以彰顯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為世界音樂形式的多樣化發展添磚加瓦。
魯迅先生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多元化音樂交融發展的當今時代,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人沒有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的重要性,缺乏傳承發展的意識、方式相對單一、主體不明確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族音樂的整體發展。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民族音樂應立足發展現狀,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注重創新。在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受地域、經濟、民族風俗等因素的影響,音樂的受眾范圍有限,一些年輕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嚴重,中國民族音樂受眾較少,對于其傳承與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隨著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等西方音樂形式對于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沖擊,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顯得更加緊迫。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務必要強化發展意識。比如,在學校音樂教育活動中通過融入更多民族音樂實踐內容,向學生普及民族音樂知識,增加民族聲樂和舞蹈教學在課程中出現的頻率。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民族音樂可以與多種藝術形式相融合,比如舞蹈、雜技等。
通過在學校教育中融入更多民族音樂方面的知識,從而增加民族音樂的受眾,為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奠定基礎。不僅如此,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中國民族音樂宣傳力度,給予資金、人力和政策上支持,比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培養更多民族音樂發展人才、減免民族音樂產業發展的稅收,為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發展方式,中國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相對單主要采用傳統的學校教育,已經滿足不了當前階段發展要求。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要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民族音樂發展的途徑,結合民族音樂自身發展的特點,提升其多樣化發展。
比如,一些歐美發達國家通過在經濟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我們也可以據此得到些許的啟示,不斷地拓展除了學校教育之外的其他傳承與發展的方式。可以利用傳播范圍較廣、受眾較多的新媒體,積極推廣和宣傳民族音樂文化知識。
互聯網具有交互性、及時性等優點,可以為人們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受眾可以提供民族音樂傳承和發展建議,為其多元化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不僅如此,在“一帶一路”發展背景下,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較多,可以將民族音樂作為經濟交流的基礎,開展更多民族音樂的文化交流拓寬民族音樂發展的路徑。
在網絡發展新時期,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傳播和接收信息,這對于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播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西方音樂文化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重視自身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積極向海外進行推廣和傳播。
因此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國內,要樹立長遠的發展規劃,立足現狀,依托當前有利的發展環境,豐富民族音樂的表現方法和內容,不斷提升其內在價值和藝術形式,在舞蹈、歌曲、戲劇中融人民族音樂,實現多種藝術的融合和創新。
不僅如此,要注重中國民族音樂的產業化發展,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結合自身民族音樂特色,注重多種類型音樂的開發,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產業化體系,從音樂的素材收集到創造,以及后期的生產、包裝和市場擴展,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認可和歡迎。
總而言之,在全球化環境下,中國民族音樂發展應把握當前機遇,以民族性為基礎,植根傳統、面向現代,抓住全球化的契機,樹立長遠的發展目標,推動自身全球化發展。
當前,中國民族音樂的全球化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要強化全球化的發展意識、豐富民族音樂的形式和內容、加大海外推廣和傳播力度,助力中國民族音樂傳播走向新的發展階段。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