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小學音樂教育中實施“體驗學習”的作用
音樂教育是教育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隨著課程教育的改革,音樂教育給學生傳授的不僅是知識,還注重學生的審美、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體驗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且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推動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本文簡要介紹了音樂教育、“體驗學習”的理論基礎,
從兩方面論述“體驗學習”對小學音樂教育的作用,并從四個環節說明了教師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實施“體驗學習”的教學策略。面對國際音樂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我國的音樂也面對著全方位的探討和改革。因此,新課程教育改革倡導國際音樂教育的新理念,推進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將音樂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并對音樂教育的功能和教育要求也進行了改革。
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提倡“體驗學習”讓學生通過情感體驗提高自身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審美能力等,并使學生形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因此,音樂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教育,還是美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一種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形式。音樂是一種藝術,是對美的升華,是人類的精神產品。
它以其特有的節奏和音律陶冶著人的情操、凈化著人的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人們通過音樂可以感受到其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人的美感,潛移默化地改造著人的道德情操。音樂與音樂教育一經融合,對人們將會產生教化作用。音樂教育是一種以音樂為載體,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注重培養人的美感素養的教育實踐活動。
音樂教育通過音樂藝術的手段向受教育者傳達一種能夠符合一定社會價值取向的審美價值取向。隨著教育課程的改革,音樂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傳授音樂知識讓受教育者不僅了解音樂的基礎知識,而且讓他們通過聽覺來感受音樂的美感以及音樂的精神,從而使心靈得到凈化,使情感得到升華。“體驗”是人們通過實踐在頭腦中對現實世界形成的印象。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體驗學習”轉變了我國的傳統教學模式,其理論支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在做中學”,即將學生學習與實踐操作相聯系,讓學生通過實踐感知音樂知識,從而形成一定的技能;二是“發生認識論”,即由于外界的刺激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然后將新認知轉化為內在的能力,最后通過學習將已經具有的能力和知識應用于其他領域;三是“體驗式學習圈”,即學生通過體驗不斷更替新舊知識,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心理體驗,從而形成新的認識。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