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愛、療愈與希望 音樂使生活更美好
61歲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空曠的教堂里演唱
這是一場特別的演出,雖然沒有現場觀眾的欣賞、陪伴與鼓勵,但卻通過網絡這個媒介,使飽含信念與力量的音樂,在這個特殊時期將希望傳遞給更多的人。有觀眾表示,波切利在空空蕩蕩的大教堂前獨自唱歌令人心碎,但聲音卻強大到令人振奮,不少網友在觀看過程中還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很多人認為,波切利的這場無現場觀眾表演,是他迄今為止最具標志性的表演之一,感人、迷人、壯麗。
波切利站在米蘭大教堂門外演唱《奇異恩典》
不可否認,“音樂使生活更美好”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已有研究顯示:音樂有助于心理健康,因為它可以降低血壓和心率,減少血液中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同時,它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屬性,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增進社會關系。音樂甚至可以改善我們的耐力,給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增添樂趣。
音樂不僅有錦上添花的作用,更能發揮雪中送炭的獨特價值,是人生低谷期的安慰劑。想想音樂大師貝多芬留給后人的傳世名作《命運交響曲》吧,這部彰顯生命蓬勃力量的壯麗凱歌就創作于貝多芬最失意之時。彼時,他的耳聾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的熱戀情人朱麗葉塔·齊亞蒂伯爵小姐也因為門第原因離他而去,一連串的精神打擊使貝多芬處于死亡的邊緣。但是,并不受幸運女神青睞的貝多芬并沒有因此而選擇死亡,而恰恰是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時期,展開了一波旺盛的創作高潮:《英雄交響曲》尚未完成,《命運交響曲》已開始動筆。1803年,活潑浪漫的《降B大調第四交響曲》已在上演,同場首演的還有《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和為鋼琴、合唱與樂隊寫的幻想曲。在此期間,完成的著名作品還有兩部奏鳴曲、一部歌劇、一部小提琴協奏曲、重奏曲、彌撒曲等等。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經典,成為垂世之作。
相信每一位聽過貝多芬音樂作品的人都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即使多數人可能并沒有經歷過如他一般命途多舛的人生境遇,但樂章中的每一個音符依然直擊靈魂深處。不論是正處于順境還是逆境,都會從中獲得對生命、對人性的思考與感悟,這種體會雖然不能量化,但是卻已有科學研究證明,音樂是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對病人進行輔助治療的。
早在很多年前,國外就已經有了系統完備的音樂治療體系。世界著名音樂治療專家、美國紐約大學臨床音樂治療系主任NIR教授對音樂治療做過這樣的定義:這是一種通過音樂的藝術手段,對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社會活動加以調試的康復療法,同時也是一種保健和教育相結合的高級康復活動。
那么,音樂究竟是如何對人體產生作用,又是如何產生臨床療效的呢?也許你無法想象,音樂竟然能夠直接作用于細胞!德國奧格斯堡大學莫扎特音樂學院臨床音樂治療系的研究人員曾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發現:健康人體全身所有的細胞,甚至是表皮細胞其實都存在一種“微振”現象,而心臟、大腦、胃腸等處細胞的“微振”則更為突出。這種“微振”具體表現為,在大腦皮層的統一指揮下,周身的細胞會按照一定的節奏振動,仿佛是一場頗具氣勢的“細胞大合唱”。當外部的音樂源流經聽覺神經、作用人體時,如果其節奏和人體生理上的“微振”恰巧合拍,兩者便會產生物理學上所說的“共振”現象。而當身體遇到健康“故障”時,體內的“微振”會失調,這時,如果能夠科學地選擇音樂,有意識地借助它的力量,調整體內細胞的“微振”,就有可能使生理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從而起到對病癥的緩解作用。
因此,選擇和你的身體“合拍”的音樂有助于健康哦!
此外,音樂治療在腫瘤治療與康復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早在2015年,同濟大學附屬市第十人民醫院聯合上海大學音樂學院、上海市癌癥康復俱樂部等單位,成立了“音樂治療聯合工作室”,定期用美麗音符和曼妙旋律向腫瘤康復患者傳遞“倡導健康生活”的理念。上海大學原副校長、音樂學院院長葉志明教授等專家還會定期在工作室開辦講座,從理論的高度為大家帶來了“音樂與健康”、“音樂治療的本質與內涵”等主題演講,為腫瘤患者帶去關愛和希望。
其實,音樂治療的應用領域和適用范圍非常廣,包括但不限于音樂心理治療、特殊兒童問題治療、康復和臨床領域的音樂治療、針對老年人群體的音樂治療,甚至在戒毒所、少管所、監獄、救助站等場所都有所應用。
音樂治療,并不只是簡單地聽聽音樂、唱唱歌、彈彈琴。音樂治療作為一種醫學治療手段,必須和音樂消遣區分開來,要依照嚴格的治療方案和流程對就醫者進行治療,也必須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尤其要注重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情況不斷調整治療方案,每一次就診和隨訪中,治療師都要根據來訪者的最新變化而調整治療方案,不能一味“藥”用到底。
和心理咨詢類似,音樂治療的過程非常強調治療師與患者的治療關系這一關鍵的動力性因素的存在。正是因為音樂治療的復雜性,所以從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和嚴格考核。而培養一位專業的音樂治療師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通常在專業音樂類院校中有非常嚴格的學習和培訓過程。
一般來說,音樂治療的過程一般包括4個主要的步驟:
1.確定患者的問題所在(評估);
2.制訂治療目標;
3.根據治療目標制訂與患者的生理、智力、音樂能力相適應的音樂活動計劃;
4.音樂治療的實施,以及對患者的反應作出評價。
鑒于音樂治療的動態變化特性與極高的專業要求,如果選擇做音樂治療,建議大家選擇有資質的音樂治療師來進行。
而對于大多數沒有求醫治療需求的人來說,時常欣賞音樂也不失為一件有益之事。作為人類共同的交流語言,音樂本身就是跨越國界和種族的藝術形式,正是因為每個人能從中解構出無數種音樂語法,才使得世界更加豐富與生動。
正如波切利的父親曾湊在12歲就徹底失明的兒子的耳邊說:“小家伙,別氣餒!這個世界屬于每一個人。雖然,你看不見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讓這個世界看見你!”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