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余人歡聚北川共賞第四屆瓦爾納澤情歌節
羌族兒女著盛裝敬獻羌紅。
“情哥情妹情歌賽,花香美食醉羌寨。”27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五龍寨舉辦第四屆瓦爾納澤情歌節,各方游客、羌族兒女等3000余人歡聚一堂,共賞古羌歌舞,領略古羌風情,感受古羌魅力。
瓦爾納澤情歌節是原生態的山歌盛會,天籟般的羌族情歌讓無數游客陶醉。“歌舞表演原汁原味,能夠展現羌族特色。”從綿陽出發來到北川的游客田小榮,花費了5個多小時的時間,專程趕到五龍寨看情歌節。
“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這句話是對羌族人能歌善舞的真實寫照。羌族兒女不用專門去學,通過口耳相傳、言傳身教、長輩帶晚輩的方式,自然而然就會了。羌族人將歌舞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勞作時會唱勞動情歌,特別是在疲憊的時候,只要唱山歌聽山歌就會心情舒暢、身心放松;在追求心上人時,也會唱山歌表愛意,通過男女對唱、一唱一搭的方式互訴衷腸。
“羌族人很重視自己民族的傳統民俗,不僅是情歌,其他羌族民俗面臨丟失、羌族技藝面臨失傳的時候,都會馬上進行搶救,所以從目前來看,羌族的民俗還是保存得比較完整。”55歲的羌族民俗傳承人梁元斌,從十七八歲就開始向長輩學習并傳承羌族民俗。
唱情歌。 北川宣傳部供圖
“羌族歌舞以前是原生態的實景演出,現在把歌舞表演搬上了舞臺,這種舞臺化的形式能讓更多人觀看和了解羌族歌舞,有利于羌族文化的傳播。”梁元斌介紹,除舞臺化以外,對羌族歌舞的另一個創新就是將其他民族的歌舞表演技巧融入進羌族歌舞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讓人們在觀看一場歌舞表演時,能同時感受到幾個民族的文化元素。梁元斌說,目前這兩種創新方式取得的效果都很好,還帶來了很多游客,促進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
“不管是羌族還是其他民族,只要有孩子愿意學,我會毫不保留地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他們,讓他們把羌族文化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梁元斌表示,56個民族本就是一家人,傳承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是華夏子孫共同的責任。
據悉,此次情歌節活動持續20天,將舉行五龍寨羌寨壩壩宴、情歌賽、高山草甸戶外音樂會、莎朗篝火狂歡夜文藝晚會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