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狀元們的共同點:酷愛音樂,都有樂器特長
近日,全國各省高考分數線已正式公布,各地高考狀元也都陸續放榜。據媒體報道了解,除了愛讀書學習外,這些學霸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酷愛音樂,至少掌握一種或多種樂器。
2019安徽省高考狀元,來自合肥市一中的王杜宸,雙排鍵8級,高中時踴躍參加各項藝術活動,是學校中名副其實的“藝術小能手”。
呂濱睿,2019高考四川成都文科最高分662,古箏8級,從7歲開始學習古箏。
以714分的好成績獲得重慶2019高考理科狀元的劉昶,從小學習成績突出,業余時間愛好彈鋼琴來解壓。
來自四川成都石室中學的一對雙胞胎學霸,弟弟張家杰,理科考生,今年高考考了718分的高分,而作為同班同學的哥哥張家豪,也是理科考生,今年高考考了705分,兄弟倆在小學五年級就取得鋼琴10級的證書。
高考狀元們如此高概率的“才藝雙全”,這一切絕非偶然。據統計,全國歷屆的高考狀元高達75%的人都與樂器和音樂有著不解之緣。
2018年高考安徽省文科第一名鄭辰筱,鋼琴7級,已被清華大學錄取。
2017年高考海南省理科狀元邢曉彥,業余時間畫畫、練琴。
2016年高考北京市理科狀元周展平,小提琴演奏愛好者。
2016年貴州省高考文科狀元林中文,鋼琴10級。
2015年廣安文科第一名鐘靈瑤,初中一年級就過了古箏10級。
學習樂器真的有這么神奇嗎?除了學霸們的親身例證外,我們再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了解下吧。
人的大腦分左右腦兩個部分,左腦決定人的邏輯思維,右腦則傾向于感性和藝術思維,所以一般理科成績好的學生左腦較發達,文科好的學生右腦較發達。
而人在練習樂器的時候,眼睛要看、耳朵要聽、左右手要動,此時,左右腦都要同時參與協調工作,可以達到全腦平衡運動,從而提高智力、促進協調等能力。
這只是學習傳統樂器的好處,擁有三層鍵盤的現代樂器之王“雙排鍵”,在演奏時需要雙手和腳一起運動,同時要看三行樂譜,可以最大限度達到全腦潛能開發等諸多益處。
其實早在1993年,人們就針對“音樂對大腦的作用”做過相關科學實驗。你聽說過“莫扎特效應”嗎?
實驗很簡單,邀請大學生聽10分鐘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結束后測試智商。為了確保實驗的嚴謹,通過反復測試,人們發現音樂對提高人的百分比運算能力、空間感、時間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效用。
大量的事實都說明,音樂不僅不會耽誤孩子的學習,反而和學習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尤其在面對如今快速發展的時代,綜合素質變得越來越重要,那些金榜題名的學霸們,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厚眼鏡片的書呆子形象,他們更多的是才藝突出、熱愛音樂的全能型人才,這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也是符合時代必然趨勢走向的。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