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瑪杰第音樂學校創始人——巴勒斯坦音樂家拉姆茲的傳奇故事
位于約旦河西岸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博物館里不僅陳列著很多阿拉法特的遺物,還有很多反映巴以沖突的照片。在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時,有一張巴勒斯坦小男孩朝著以色列士兵扔石頭的照片讓人印象深刻。30多年過去了,照片中扔石頭的小男孩已經長大,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已經成為一名巴勒斯坦著名的音樂家,還開辦了自己的音樂學校。
在拉姆安拉的阿卡瑪杰第音樂學校,拉姆茲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拉姆茲說,他1979年出生于伯利恒,他的童年是在拉姆安拉的一個難民營度過的。談到當年為什么要向以色列士兵扔石頭時,拉姆茲說,那時他才8歲,以色列士兵占領了巴勒斯坦的土地,他和其他難民營的孩子一起參加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但是他們只能用扔石頭來表達抗議和憤怒。幸運的是,一名隱蔽起來的現場記者拍下了他扔石頭的照片并登在報紙上,他的命運也因此悄悄地發生了改變。他說:“我們是第一批參加巴勒斯坦大起義的孩子,向占領我們難民營的以色列士兵扔石頭,想把他們趕走。我是很幸運的,因為有一天我扔石頭的時候,一名隱蔽在現場附近的記者拍下了我的照片,幾個月后我在報紙上看到了我的照片。而且,這張照片成了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的標志性照片,代表了孩子們用扔石頭反抗占領者的一場大起義。”
拉姆茲在拉姆安拉創辦音樂學校。
拉姆茲說,他從小就很喜歡音樂,但是作為一名難民營的孩子,連解決溫飽都成問題,學習音樂簡直就像天方夜譚,他只能把夢想悄悄埋在心底。那時他經常挨家挨戶送報紙掙點錢,有一次送報紙,女主人認出他就是報紙照片上那個扔石頭的小男孩。這名女士索來達是巴勒斯坦自由撰稿人和著名社會活動家,她給了拉姆茲很多幫助,邀請拉姆茲經常去她家幫忙打理花園,還安排了很多記者采訪拉姆茲,他們成了好朋友。直到1996年,索來達的親戚--一名音樂家從約旦回到了拉姆安拉,拉姆茲學習音樂的機會終于來了。他說:“我的生命中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演奏音樂,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很窮,我住在難民營里,我家非常窮,沒法提供學習音樂的機會,而且那時也沒有音樂學校。所以我的音樂夢想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夢想。我就這樣懷揣著這個音樂夢想直到1996年才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奧斯陸協議生效后,一些突尼斯和約旦的巴勒斯坦人被允許回到巴勒斯坦,其中一名男子是從約旦回來的音樂家,他決定在這里給年輕人開辦一間音樂工作室。他是我的朋友索來達的親戚,索來達告訴他,我認識一個積極進取的年輕人叫拉姆茲,如果你能讓他到你的音樂工作室去學習,我將非常高興。于是機遇就這么降臨了。我開始學習中提琴,我的生命從這一刻開始改變。”
經過勤學苦練,拉姆茲進步很快,先在巴勒斯坦的國立音樂學校學習,隨后獲得獎學金去法國學習,成為了一名專業的中提琴演奏家,還創建了自己的巴勒斯坦音樂團隊,把巴勒斯坦的傳統音樂推廣到世界各地。雖然生活在法國,但是他沒有忘記巴勒斯坦的孩子們。為了讓像他一樣有著音樂夢想的巴勒斯坦孩子能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拉姆茲在法國開始籌集資金,并于2005年回到巴勒斯坦,創辦了阿卡瑪杰第音樂學校。他說:“我在法國學習時就開始思考怎樣幫助那些有音樂夢想卻沒有機會實現的孩子們,這就是為什么我創辦了非政府組織阿卡瑪杰第,并在巴勒斯坦創辦了阿卡瑪杰第音樂學校,想幫助巴勒斯坦人尤其是孩子們改善他們的音樂生活,以及把音樂帶到那些之前沒有音樂的地方去。2005年,我在這里創辦了阿卡瑪杰第音樂學校,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我的音樂家朋友們從歐洲等世界各地到這里來支持我、幫助我。2005年9月開始上課的時候只有我一名老師,招收了拉姆安拉的40名學生,后來慢慢地就有了2名老師、3名老師,現在我們有40名老師,在巴勒斯坦和黎巴嫩難民營的10個分校授課。”
幾十年過去了,拉姆茲已經成為一名音樂家,但是巴以沖突至今仍在繼續。當被問到如果現在看到巴勒斯坦孩子向以軍士兵扔石頭他會不會阻止時,拉姆茲表示,讓孩子們不要冒險是家長的責任,但是每個人都有生存和發展、反抗占領的權利。而他本人雖然現在不會再扔石頭了,但是反抗占領的思想沒有改變,只是選擇了用音樂的方式來表達。他說:“孩子們并不是生來就要和士兵打架的,那些占領土地的士兵會毫不猶豫地向孩子們開槍,孩子們并不理解他們面對的危險。我們現在的音樂學校就是想給他們一個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的正常的環境,讓孩子們擁有美好的夢想,用積極的方式成長。每個人都需要表達情緒的方式,如果他找到了表達方式,他就能表達自己,這就是為什么藝術如此重要,不僅僅是音樂,因為能表達自己,體育也是這樣。畫畫也是,很多人喜歡用畫畫表達自己的感受。”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