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師堅持19年義務教授樂器演奏成“百姓民樂師”
退休后堅持志愿服務19年,他不僅將自己平生最喜歡的樂器演奏技藝義務傳授給更多人,還自費為大家制作樂譜,指導排練,并多次獲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百姓民樂師。
在張店區和平街道城西社區有一位老年志愿者,他就是80歲的譚立才。每日出門,譚立才必帶兩種樂器,一種是葫蘆絲,一種是巴烏,這兩種都是他最喜愛的中國民族樂器,也是他義務教授演奏技藝最多的兩種樂器。
△11月8日上午,譚立才正在指導學員們吹奏葫蘆絲。
2019年11月8日上午,譚立才正在淄博市老年大學的音樂教室里指導學員們吹奏葫蘆絲,用他的話說,學習民族樂器不是一日之功,不僅需要悟性,還需要堅持到底的精神。譚立才認為每一名學員都需要鼓勵,只有這樣假以時日才能學好樂器。
譚立才告訴記者,79年前,他出生于淄川區雙楊鎮小莊村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由于兄弟姊妹較多,家里的經濟條件非常差,小學沒上完,他就輟學了。念不起書的譚立才在村里給人家放羊,他一邊放羊,一邊吹哨子(簡單竹制樂器),非常愜意。他希望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便跟著當兵的二哥去了部隊生活,并在部隊附近的小學讀書補習文化課。那時候,課余時間吹哨子是譚立才最喜歡的娛樂活動。一名軍官見狀后,送給他一支竹笛,讓他愛不釋手。譚立才跟這名軍官學習演奏技藝,很快就能獨立吹奏樂曲了。
后來,譚立才回到淄川,考上了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音樂專業,1961年畢業后分配至淄博市文工團(現淄博市歌舞劇院)工作,當時他在樂隊里負責演奏笙。1989年,譚立才服從組織安排,調至淄博市青少年宮工作,負責培訓青少年學習樂器演奏,他協助單位成立了淄博市少兒藝術團,并教孩子們練習民族樂器及西洋管弦樂器,多次參加全省的比賽,且多次獲獎。這些,讓譚立才體會到了教授學生,收獲成績的滿足感。從那時起,他就立志,如果將來自己閑下來,就義務教更多人演奏樂器,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2000年,譚立才退休了,收到多家培訓機構的邀請,但都被他婉言拒絕了。譚立才坦言,自己的退休金足夠生活了,不想去撈外快,想和喜歡民樂的人一起排練,為更多老百姓演奏。
譚立才先后成為淄博百花民族樂團、新華民族樂團指導老師,義務教授學員們演奏樂器和排練節目,令學員們獲益匪淺。截至目前19年過去了,他依然堅持每周至少拿出一天時間來陪這兩個民族樂團的學員們排練節目,指導他們的演奏技巧。
“只要有演出任務,我們都會提前一兩個月排練,我會制出總樂譜,再抄寫分別印刷成分樂譜,給大家發下去。”譚立才說,有時自己買打印紙和墨盒都瞞著妻子,自己已經貼補了近千元為學員們服務,為的是讓大伙聚在一起好好練習,為更多老百姓演奏出美妙的音樂,提升大家的精神生活質量。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