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二胡演奏家將中國傳統樂器在美國費城發揚光大
據美國《費城詢問報》9月17日報道,憑借世界級管弦樂隊和數個歷史悠久的音樂名勝地,費城的音樂發展既有廣度又有深度。但秦倩(音譯)認為,有著一千余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樂器二胡,這個她花了幾十年時間掌握的樂器,在費城有很大推廣空間。
秦倩自8歲起學習二胡,她表示:“美國人確實很喜歡這種樂器。每次我在這里演奏時,他們都非常好奇,問我這是什么樂器。”
與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弦樂器不同,二胡通常由紫檀木與蟒蛇皮制成,且無指板,演奏者須直接在弦上演奏。演奏者通常將二胡豎直放在大腿上,弓放在兩弦之間。拉二胡的難點之一是手指放在不同位置上時,音調會有很大變化。二胡享有“中國小提琴”之譽,在中國極受歡迎,許多音樂愛好者都在學習。
然而,據秦倩表示,只有為數不多的費城人聽說過這種樂器。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在費城只有她一個人定期進行二胡演奏。她通常在基米爾中心、自由圖書館和圣約瑟夫大學進行演奏,剩余時間她就在斯沃斯莫爾學院和丁浩中文學校教授二胡。她說:“這里演奏中國傳統樂器的人并不多,我希望能多一點,因為二胡真的很獨特。”
秦倩于2005年從中國廣西省移民至美國費城。她第一次訪問美國之后,花費了6個月時間游歷美國,并進行二胡演奏和教學。她認為移民給了她更多將音樂進行融合與碰撞的機會:除了用二胡演奏中國樂曲外,她還演奏意大利和愛爾蘭樂曲。她贊揚了費城其他音樂團體的藝術水平,并表示這與中國音樂團體的層面不同。
“我移民至美國后一直待在費城,對費城交響樂有著特殊的情感”,秦倩表示,“此外,爵士樂在費城很流行,我最近正在學習用二胡演奏爵士樂。二胡其實很適合演奏爵士樂,因為它聽起來像人的聲音。”
秦倩16歲時進入廣西藝術學院學習二胡,此前她一直在廣西桂剛劇團進行演奏。畢業之后,她與廣西交響樂團等音樂團體進行全國演出,最終憑借自己的實力成為一名老師和作曲家。“父母總說,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音樂”她說道,“他們從來不用催我去練習,我一向很自覺。”
如今,秦倩試圖以身作則,用自己當年學二胡的決心向學生豎立榜樣。13歲的開爾文•王是秦倩學生中經驗最豐富的一位,他學二胡已經有7年了。在秦倩的指導下,開爾文已經贏得了數個二胡比賽的獎項。實際上,開爾文是在爺爺的二胡課上第一次接觸了這個樂器。
開爾文表示:“我喜歡二胡,喜歡二胡發出的聲音甚至超過了小提琴。演奏小提琴缺乏靈活性,我喜歡把手指放在琴弦上來找出正確的音調,我喜歡這種挑戰。” 在最近的一個星期三下午,他的大部分課程都是為即將到來的比賽做準備。
在課堂上,開爾文會幫助11歲的新學生喬丹•佩因特來克服初學二胡的困難。有次媽媽忙著做差事,喬丹就去了秦倩家,試了試她的二胡,于是開始對二胡產生興趣。開爾文還幫助喬丹給二胡調音,并幫助他演奏一些最基本的音符。秦倩對此頗為贊許。
喬丹的母親陳盛雙表示:“我很驚訝喬丹對二胡這么著迷。他才上了4堂課,就能給鄰居展示了。他之前從來沒聽過中國傳統音樂,也沒見過中國傳統樂器。”
雖然大多數費城人還未接觸過二胡,但秦倩相信這種樂器最終會成為超越“西方”和“東方”音樂思想的樂器。她說:“或許需要50年,或許100年。對目前來說,二胡只是一個中國樂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的人知道二胡,二胡也會成為全球性的樂器。”(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