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二胡與中國傳統文化間的關系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二胡也是不得不說的,二胡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二胡本身的制作與聲音以及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等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哲學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正二胡,這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用最普遍、最富氣質和韻味的中國傳統拉弦樂器,在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以酷似人聲的優美音色和氣韻,像一個飽經滄桑、窮經閱歷的江湖孤直干癟貧士,從流浪的街頭、凄風苦雨的山野水壑一步步走進了世界藝術的大雅之堂。二胡是我國獨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高。意境深遠的《二泉映月》是二胡優秀的代表性曲目。二胡是中國很普遍的一種民族樂器,二胡音樂幾乎代表中國傳統器樂的特質,二胡音樂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能夠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音樂審美特征以及民族情懷。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是北方的民間樂器。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我國獨 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后,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二胡作為一件古老切傳統的民族樂器,在歷史舞臺上已經存活了至少幾百年,不論是在民間作為流浪者的謀生工具還是華麗轉身后登上專業的音樂舞臺,二胡始終是最能表達人們內心感情最具有表現力的民族樂器。
近代時,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二胡由琴皮、琴筒、琴桿、琴軸、琴弦、琴弓、琴碼、千金等組成。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后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制作。
從演奏的方式來講,二胡是用馬尾做的弓子摩擦琴弦而發聲。這種演奏方式在中國的其他民族弓弦樂器中也早已有之,如軋箏和奚琴均為此。二胡的“韻味”除了本身的制作材料外,演奏方式是重要的原因,通過弓子和琴弦的摩擦可以有音色、力度、速度的各種變化,如在樂曲《江河水》中,使用的扣揉、壓揉的技法,還有模擬管子的“涮音”,以及“滾揉”等等,形象的描寫了一位婦女失去丈夫,在寒風凜冽的江邊號啕大哭,絕望無助的凄慘景象。二胡總是表現了自然界最原始和簡單的聲音,因此聽起來有親切感,使聽著很容易就產生畫面感,走進音樂。所以二胡正是體現了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創作原則。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