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育從戲劇、民歌入手 又利于普及成本又低
年年過大年總有社火進村表演,看到那操著各樣樂器伴奏的,個個技術嫻熟,喜氣掛在臉上,得心應手的合奏著,而邊舞邊唱的小孩子們更是唱得認真賣力,親切而熟悉的樂曲伴著清亮的童聲在空中飄蕩,給年帶來了無比的歡快!
那社火小曲也是百年傳承,從小聽到老都聽不厭,年齡越大,越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這鄉音鄉情中民歌的力量讓人激動不已!
在平常的日子里,戲劇自樂班也是非常的火爆。我們這兒是秦腔的流行地,自然是隨處可見的秦腔自樂班。令人吃驚的是無論伴奏樂器的還是唱角的大多都是非專業人士,但水平并不低。好多的熟人,認識了多年,還不知道他競有這一手!沒有聽說過他專門學過音樂,一生干的工作也與音樂無任何的瓜葛,而且大多還是工地上干活的民工,他們中有好多能手,樂器操的好,開口一唱也很見功力。
我也和大家一樣,是很好這口的。但卻即不會操琴也不會唱,總想把這學會也自樂自樂,那會是多么的快意啊!
不由問,我當年上學時為何就沒有學會音樂呢?為何就沒有學會一樣樂器呢?
是啊,當年我的小學初中就沒有好好上過音樂課,后來直到高中了,才只是學音樂專業的同學在音樂老師那里個別學習,非專業的學生們都忙于文化課學習,也沒有人學,也沒人重視。于是我終身是個樂盲。
到我的孩子小時候,想給開蒙個音樂,學個樂器時,發現學校的音樂課依然是學不到位的,解決不了問題的,于是在無限的糾結中,在孩子渴望的眼神中,勸孩子還是別學了,咱走不起這路子,也不敢冒這個風險,還是好好學習文化課吧,考上個好大學才是正道。從此我的孩子和我一樣也是與音樂無緣!
又一個二十多年過去了,局面還是如此!
為此,特意關注了當代的藝術教育,情況全是如此。
所以,音樂、體育、美術教育在全日制學校內是真正的小三門,得不到普及與重視,真要想學這行,走這路子非得跟師、花錢、冒風險!
于是,如何把音樂等藝術的學習能變得即普及化而又成本低一點,成了我很關注的事。本當有藝術天賦的孩子是很多的,但小時候不啟蒙是無法發現的,多數就埋沒了。只有啟蒙后并正規訓練了才能知道那個人適合那個人不適合。和我的孩子一樣,無數的孩子大都止步于此,連個啟蒙都沒有做到。這也實在似乎是無解的事。也是啊!想想朗朗的成功背后的投入,真不是一般沒毅力的人所能成就,也不是家境貧寒人家的子弟所能學得起的。
而在社火和自樂班的啟發下,我想到我們的音樂教育可否走從民歌、戲劇入手的路子,在學校實施普及教育,可極大的降低成本。尤其是作好小時候的啟蒙教育,發現人才天賦。即在學校普及了音樂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又能大量發掘人才,不誤好人才的最佳教育時機。
所以,從小學開始,學校可以每天安排半小時,讓學生先從唱民歌、唱戲曲入手,同時學一樣戲劇樂器,實可事半功倍!
最簡單的竹笛大家都可以置辦起吧,板胡二胡也不是太貴,讓孩子們唱起來,操練起來,長期堅持在校內訓練,定會有成效。
最難的問題就是師資短缺了。實際上如果學校真下決心要以這種方式進行音樂教育,社會上這方面的人才很多。因為這是自己老百姓大家最愛的,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會的人很多,民間也有高手,沒必要非要從科班出身的、經受了西方音樂教育的人來承擔。就咱們自己民族的、本土的音樂為主入手啟蒙教育,不失為一種音樂教育的好路子。關鍵要實施起來,讓孩子們動起手來,操練起來,在練中成長。這就是所謂的有教就有、就會、就成才,無教就無!
這樣就可以讓全體的孩子們都能學得起,學得到,在學校有時間學,在學校有人教,則成本就低了,音樂教育才會普及。如在啟蒙中發現了真有天賦的學生可以提早進行專業的訓練,不誤成才的最好教育時機。也可以全面帶動全校的音樂及藝術教育普及性開展,解決藝術教育成本過高,不能大面積普及的教育難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