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聲中覓知音 中國新春音樂會在莫斯科國際音樂廳舉行
中國新春音樂會在莫斯科國際音樂廳舉行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娟):在春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各類迎新春中國主題文化活動已經在海外多地率先亮相。7日晚,中國新春音樂會在莫斯科國際音樂廳舉行。來自中國的四位器樂獨奏演員與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聯袂獻藝,用音樂作為媒介,進行了一場跨越文化、跨越國界的特殊“對話”。當琵琶、古箏、二胡等中國民族樂器遇到西洋管弦樂隊,當氣勢磅礴、意境深遠的《觀滄海》遇到旋律明朗奔放的《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中俄樂手的合作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此次音樂會由中國文化部與河北省文化廳在莫斯科聯合舉辦,是在俄舉行的2018“歡樂春節(jié)”系列活動中的一項。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范先榮觀看音樂會。他在致辭時指出,隨著中俄關系持續(xù)高水平發(fā)展,兩國文化交流的規(guī)模和水平也越來越高。兩國音樂家同臺聯袂演出,就是中俄文化交流蓬勃發(fā)展的最好體現。
在音樂會上,著名琵琶演奏家涂善祥攜手三位來自河北省的小提琴、古箏和二胡獨奏演員李新星、張蓓、白玉,同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了《觀滄海》、《豐收漁歌》、《云裳訴》、《春節(jié)序曲》、《白帝城幻想曲》、《戰(zhàn)馬奔騰》等中國樂曲。其中《觀滄海》是涂善祥特意為這次俄羅斯之行準備,首次嘗試與大型交響樂隊合作演繹這部根據曹操四言絕句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宛轉悠揚的琵琶在管弦樂的襯托下更添幾分清雅和靈動。這是涂善祥第三次來俄演出,談到中俄之間的音樂交流,他說,自己從小就受到俄蘇聯音樂的熏陶:“我們在音樂學校學習時就開始接觸俄羅斯的音樂理論,此外,我們從小就聽《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蘇聯歌曲,可以說它們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內心深處已經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痕跡。”
琵琶演奏家涂善祥與二胡獨奏演員白玉共同表演《白帝城幻想曲》
國家一級演員、河北省藝術職業(yè)學院小提琴教師李新星與俄國家交響樂團合奏了一首中國音樂作品《豐收漁歌》。它表現了中國南方沿海一帶漁民出海捕魚、豐收歸來時的喜悅情景。李新星對記者說,《豐收漁歌》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中國音樂作品,包涵了許多與外國作品不同的音樂元素。特別是開場一段小提琴與樂隊豎琴的交替演奏,這種配合需要雙方有非常高的默契,熟悉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和內在節(jié)奏。李新星說:“排練很順暢,俄羅斯同行對中國作品非常感興趣。我們在一起配合的時候也經常有‘火花’出現。中國和俄羅斯都有很多動聽的作品,盡管我們在音樂語匯會有很多不同,但是美好的旋律是共同的。”
與中國同行合作演繹中國民族音樂作品,也給俄羅斯音樂家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中提琴演奏員列夫·列烏申說,音樂不分國界,每一段動聽的旋律都能讓人獲得愉悅的感受,這是音樂的魅力所在:“作為一個樂手,我非常喜歡聽到由中國傳統樂器演繹的作品,想知道這些樂器到底能夠演奏出怎樣的音色和旋律。所以這樣的合作非常有意思。音樂就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古箏獨奏演員張蓓演奏樂曲《云裳訴》
俄羅斯功勛演員、大提琴演奏家亞歷山大·戈特格爾夫曾多次隨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到中國巡演,中國音樂對他來說并不陌生。他說,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文化領域有著深厚的根基。當前,許多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來自中國,在世界知名樂團和音樂院校都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他說:“我對中國、對中國的音樂和文化有著一份非常特殊的感情。今天我們將一起演奏一首《萬馬奔騰》。我曾經聽過郎朗與他的父親合奏過一首曲子,叫《賽馬》,他的父親拉二胡,他們的配合當時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也曾給自己買了一把二胡。”
當晚,中俄演奏家的精湛配合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專業(yè)人士對音樂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從事指揮和音樂教育工作的莫伊謝耶夫對記者說,他第一次聽到中國民樂與俄羅斯交響樂合作,這樣的配合讓他獲得了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中國民族樂器與歐洲樂器的合奏,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音色。我們接受的是歐洲的音樂教育,所以這種音色給我們帶來一種非常新鮮的感受。如果今后我來創(chuàng)作音樂,我就希望能在創(chuàng)作中借鑒它,也將這種獨特的音色融入到作品里。”
國家一級演員、小提琴獨奏演員李新星演奏《豐收漁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