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小提琴家朱丹走進復旦大學分享自己的音樂旅程
3月11日晚,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江蘇好東方集團主辦的講座《我的旅程:音樂與大自然》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蔡冠深報告廳舉行,國際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朱丹走進復旦,除了現場演繹《夢幻曲》、《思鄉曲》等經典作品外,他還與觀眾們分享了自己的音樂旅程與人生體悟。
音樂教育應當是家庭參與的教育
對于當前中國有近8000萬兒童學鋼琴的盛況,朱丹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其實,在學音樂的過程中,音樂教育應當是整個家庭參與的教育。家長并不能光是要求孩子去怎樣學或是達到一個怎樣的標準,而是有責任去跟孩子一起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這才他眼中極其重要的環節。朱丹建議道,家長即使再忙,也請在家哪怕花一點點時間跟孩子一起聽聽音樂,而不是把孩子扔到琴房、扔給老師了事。
令朱丹覺得幸運的是,他的父親作為一名業余的音樂愛好者,除了經常在家里播放古典音樂,為他創造出音樂氛圍外,還把小提琴作為第一個樂器介紹給朱丹。更重要的是,在他學習音樂和小提琴的過程中,父母始終很緊密的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不僅陪他一起去上每節專業課,帶他去聽不同類型的音樂會,還參與為他選擇不同的作品,甚至還在私底下學習朱丹所演奏的作品,等于是整個家庭在一起學習,“我覺得這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樂趣,更重要的,會讓他覺得自己并不是一個人孤獨地在學。”
朱丹從四歲起在父親的啟蒙下開始學習小提琴,這也是源于他在兩歲多時表現出的音樂天賦。朱丹的父親回憶道,有一次抱著他在家里哼唱著柴可夫斯基《天鵝湖》中的《四小天鵝》片段,歡快的節奏令朱丹手舞足蹈起來,爸爸驚訝地發現他竟然能夠跟上每一個拍子,自此就堅定了要去培養他。“學音樂并不是一定要走專業的道路,這對于孩子們的整體素質乃至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可能當時無法體現,但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朱爸爸還舉例道,就拿小提琴來說,需要孩子兩只手配合默契,左手要把音按準,右手要把弓子都控制好,同時眼睛要看著樂譜,對大腦的智力開發、專注力、細致等都有很大的好處。而且小提琴的音準特別精細,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學文化知識時也不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
孩子首先應當接觸豐富不同的音樂
朱丹同時強調,拉小提琴光有才是不夠的,學任何東西都是這樣,必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作為演奏專業,因為我們要上臺,要拿出最好的狀態,而這個狀態是平常積累出來的。就好像體育運動員在運動場上,如果沒有經過每天系統化的訓練和堅持不懈的訓練過程,這個也是不可能達到的。”也正因此,朱丹總是跟家長說,孩子的才能要通過訓練才能挖掘出來,當你挖掘出新的才能的時候,你的內心會覺得更有意思,這時候你更想去通過下一個難關,更想去練習。
當有家長提問怎樣去發現孩子的才能時,朱丹同樣強調了給孩子創造音樂環境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逼孩子練琴的目的是考出多少級可以加分升學的話,只會使孩子變成機械的學習,反而會讓音樂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如果讓孩子近距離地去接觸到一流的音樂,接觸到豐富不同的音樂,家長就可以發現她吸收和汲取到的東西慢慢在練琴中體現出來。
他也談到了自己的經歷。朱丹在小時候練琴的時候,經常聽不同的風格、不同樂器的作品,這會讓想象力更加地豐富。在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時,他會想到很多相關聯的東西,例如莎士比亞的作品。因為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中有很多角色都是引用歌劇里面的故事和內容,這就需要演奏者聽過很多豐富的內容,有豐富的想象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他同時還提到,國外孩子的音樂教育更加地完善,從小練琴不光自己在練,還會跟同齡人,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練,一起合奏,而國內的音樂教育相對比較狹窄,更重視自我的鍛煉、重視考級,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將來走進國際一流的交響樂團設下了障礙。
音樂來自大自然 需要百分之百投入欣賞
談到當天的主題“音樂與大自然”時,朱丹也談到了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音樂本身就是來自于大自然的東西,風聲、水聲、鳥聲這些都是音樂,你要是仔細的洞察,避開電子設備的干擾,完全把自己投身于一個自然環境當中,很多東西都在你旁邊都是音樂。當你意識到很多不同種類的聲音存在的時候,聽音樂就會給你創造出很多的想象力。他提到了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貝多芬把鳥語、雷霆這些所有自然迸發出來的動態全抓住了,并用音樂去模仿出來,所以偉大的作曲家其實并不是憑空想象的天才,很多素材和靈感都是由大自然創造出來的。
他也特別提到了自己的兩次南極之旅。他說,南極之行對我來講可謂是一個身心的洗禮,之后對大自然的理解,有一個質的變化,對周邊一些自然美的東西更重視。也正因此,他還在南極的冰川上演奏了中國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思鄉曲》。
他在最后還給了國內的觀眾一些建議,當你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同時在做別的事情,就會失去跟音樂直接聯通的可能性,音樂是需要百分之百欣賞的,不光需要演奏者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和貫徹力去投入演奏,同時他也需要跟觀眾的互動,這意味著觀眾應當百分之百的沉浸在音樂當中,感受音樂帶來的力量,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自己故事。他表示,與其在現場錄音,倒不如在現場好好欣賞瞬間美的東西,因為藝術的美是無法用任何機器取代的。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