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了4年視唱,拿一個新譜找不到調、唱不準仍是常見的情況。所以一些演員就用鋼琴去學習新譜,長此以往拿著新譜沒有鋼琴協助,就像文盲不識字一樣唱錯一堆音。這不是視唱太難學,而是學視唱的方法有問題。當然,視唱練耳要達到,用“眼睛去聽、耳朵去看”(看譜就能聽到音樂,聽到就如看到譜子一樣)的理想境界,是需要一生的實踐經驗的。但是要達到拿譜即唱,4年的學習還是能夠做到的。
音高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在聽覺中還是有高低、有距離的。各種音程在心里是有尺寸的,大、小、增、減音程的度數和半音數,就是抽象音的尺寸。要培養學生拿譜即唱的能力,不能只是唱視唱,這樣學生會把注意力全放在學歌上。一個音程在歌里是很容易唱好的,因為它處在一個完形的調性場里,什么人都可以學會。然而再遇到一個新譜,一個唱過的音程在心里還是沒有內心的音高,唱也是亂唱,肯定音不準,這是許多學生常犯的毛病。老師和學生就以為自己沒有音樂細胞,以為學習音樂是需要天賦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許多老師并沒有把這個問題當作一個課題去研究,以為唱的多了自然就會解決,因此一個接一個地去唱譜,唱了4年遇到新譜還是唱不準音。這是什么原因?因為視唱的樂譜都是有調性的,每個音在調式中都有固定的位置,動靜相宜,都以主音為中心,構成了音的向心力,所以一些音程容易唱準。倘若把這些音程抽出來叫學生唱,許多學了三四年視唱的學生不一定能唱準。當然也會有唱準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目的大多不是為了應試,學習、復習都比較認真,所以在他練習視唱時,把這個音程專門練習了、記住了。而許多學生只是為了應試,不能沉下心來認真練習,只關心應付檢查、考試,難唱的音程一帶而過,沒有在意,因此對音程的高度、距離印象不深。
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我們要把視唱中遇到的大跳音程,抽出來專門的練習,就如語文課中的生字、生詞,先拿出來專門記憶。學視唱就是先搞零件(各種音程),后組裝(唱整首歌),就如先學生字、后學課文。單唱音程它就失去了調性的向心力,或位置感,記住音程比唱會一首視唱還難,記住了音程距離的尺寸,以后遇到這些音程就不會唱不準了。這樣音程脫離了調性,多唱幾次并把視唱中的各種相近的音程進行比較,就容易記住該音程,唱好了,記憶是很牢靠的。當我們把八度音程都唱完了,內心就會生出音高順序的距離,猶如一張音程的藍圖。時間久了,聲帶肌肉就有了記憶功能,我們就能用嗓音摸到不同音程的高低。
也可以讓學生專門練習各種音程,比如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音程。大三度是兩個全音,小三度是一全一半,大七度是五全一半,小七度是四全兩半。為了檢查學生心里的尺寸,學生要伸出大指表示大三度、大七度,伸出小指表示小三度、小七度。純音程攤開手掌,增減音程手握拳頭。尺寸要先量好,然后再去做,這是很好的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學生對看不到的音程在心里有了尺寸,看到就如聽到音程的藍圖一樣,就會指揮嗓音、氣息,我們的嗓音氣息有了很好的記憶能力,內心就會發出音高。
當我們剛視一個新譜時,內心是沒有形成調性場的,開始都是唱音程(音樂的零件),以后慢慢形成了調性場,就容易唱了。但是遇到音程的大跳,又需要音程的思維,所以第一次視新譜,要慢一點,不能太急。(音樂周報 任志琴)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