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至23日,首屆中國·集美全國大學生合唱比賽在廈門集美區舉行。這是由中國音樂家協會、集美區人民政府為指導單位,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集美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全國高等院校合唱比賽。
大賽分為常規合唱組和流行合唱組(含阿卡貝拉合唱團)。此次大賽舉辦的宗旨是:競技、交流、圓夢,共有30多家高校、1000多名合唱隊員參與,搭建了一個高校合唱團展示合唱技能的交流平臺。隨著合唱普及度提高,大學生合唱團都開始注重合唱隊員之間的和諧度,要在比賽中勝出,學會“各司其職”這四個字是比和諧更為重要的能力。
“沒有不好的合唱 只有不好的指揮”
人們常說“沒有不好的合唱,只有不好的指揮”。筆者在比賽中看到,有的指揮經驗豐富,手勢干凈利落,這樣的參賽隊伍往往音準節奏好,對作品的處理對比度突出,音色有自己的特點;有一部分年輕的指揮沉不住氣,自己著急的情緒感染了隊員,導致起音不準、不齊,旋律越趕越快。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學院的評委李勤表示,作為合唱團指揮一定要遵循“準、穩、省”原則,放下“花架子”,認真研究總譜,才能處理好作品。本次比賽的評委會主任、合唱指揮家閻寶林表示,指揮的學習包括手勢技術的學習,還包括排練技術的學習,他在比賽中發現,有的指揮由于經驗不足,手勢技術也沒有學完,在指揮過程中不會提前給團員預示手勢,使得曲目演唱出現了滯后的現象。他建議,大學合唱團的指揮一定要完善知識結構,作曲專業的可以完善表演示范力,音樂教育專業的可以完善作曲、音樂史學方面的知識,動手能力方面應多練習雙手分工,多打一些節拍組合、旋律組合等等。
“用腦、用耳、用心、用眼,最后才是用嘴”
在觀摩比賽的過程中,筆者從合唱團員在賽場上的反應發現,懂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合唱團員越多,合唱團的表現就越好。比如獲得常規組金獎的兩支隊伍——山西師范大學燭光合唱團、貴州大學合唱團,他們的團員實現了聲音的和諧統一,注意看指揮手勢的同時,還會聽鋼琴伴奏、聽自己聲部、聽其他聲部的演唱,并隨時調整自己。李勤點評說,合唱隊員要學會用腦、用耳、用心、用眼、最后才是用嘴。賽場上表現稍差的團隊,基本都存在音準節奏不對,聲音突兀,律動出錯等問題,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團隊有的成員只是開口唱,眼睛沒有細看指揮,眼神是飄忽的;耳朵沒有聽鋼琴伴奏,經常趕得比鋼琴伴奏更快,沒有聽身邊的人和其他聲部的人演唱,有時可以聽到兩個聲部不是互補而是在比誰唱得更高。在流行組中,由于演唱阿卡貝拉作品的組別較多,音準問題更為突出,尤其是小組人少之后,是否聆聽別人隨時調整自己就顯得尤為重要,稍不注意就出現“各唱各歌”的情況。
鋼琴伴奏:不可“埋頭苦干”
鋼琴伴奏是合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很多人對其認識還僅僅停留在“伴奏”上,這次常規組比賽中,合唱團指揮、團員與鋼琴伴奏的配合也成為決定合唱團水平高低的要素。評委會主任閻寶林指出,指揮要在平時排練就給鋼琴伴奏提要求,演唱過程中鋼琴伴奏也要隨時看指揮手勢,不是只在起音的時候看一下。他還提出,在比賽過程中,鋼琴伴奏不要“一腳踏板踩到底”,而要琢磨團員演唱的氣口、力度。鋼琴伴奏的作用不僅僅是在合唱團練習時彈彈練聲曲的作用,從指揮到團員到鋼琴伴奏自己都要重視起來。李勤老師也強調,鋼琴伴奏在合唱中要參與歌唱,與合唱形成“交響”效果,與指揮形成合作。 (音樂新聞 陳茴茴)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