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孫加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靈璧菠林喇叭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5月6日清晨,在靈璧縣禪堂鄉郭海村姬家莊,孫加才用香油把珍愛的嗩吶仔細擦拭了一番,吹奏了一首嗩吶經典名曲 《百鳥朝鳳》。“一桿嗩吶八個孔,七個音符曲百種。看似普通的嗩吶,能吹奏出百種樂曲,或慷慨激昂,或溫情婉轉。 ”孫加才笑著對記者說。
靈璧菠林喇叭 (也稱嗩吶)源自民間,興于民間,以曲牌豐富、音樂獨特、彰顯禮儀、盛傳不衰而著名,是一個薈萃皖北地區優秀音樂作品的曲藝寶庫,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民俗研究價值。靈璧菠林喇叭2010年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4年被文化部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孫加才自幼隨父學藝,11歲跟隨靈璧菠林喇叭周家班第四代傳人周亮學習嗩吶吹奏并參與串戶表演。無論寒冬酷暑,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練習,一天至少練習10個小時。尤其在滴水成冰的冬天,他的一雙手滿是凍瘡,但仍然堅持苦練技藝。
孫加才1972年參軍,加入部隊宣傳隊,又學到了一些新的技巧,1978年退伍后,考入靈璧縣泗州戲劇團,2012年退休。
孫加才不僅擅長吹奏 《百鳥朝鳳》《抬花轎》等傳統曲目,通過不斷創新,還摸索出雙鼻孔吹嗩吶、口含獠牙吹嗩吶,嗩吶連環演奏、雙管齊奏等具有觀賞性的嗩吶演奏絕活。 “嗩吶是一門雅俗共賞的大眾藝術,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靈璧菠林嗩吶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我愿把所掌握的吹奏技巧傳授給后人,讓嗩吶一代代傳承下去。 ”孫加才感慨道。
退休以后,為了能把靈璧縣的嗩吶藝術發揚光大,孫加才義務開課授藝,把演奏經驗、技巧全部傳授給學員,這些年傳授的學員共有300余人。每逢節日,孫加才經常帶著弟子義務演出,給村民增添了無限樂趣。
孫加才如今演奏時,樂器實現了“土洋組合”,不僅有嗩吶、笙、鑼等,還增加了電子琴等樂器。嗩吶吹奏的曲目也不再局限于之前的傳統曲目,還加入了諸多流行音樂元素,從而使嗩吶的演奏內容更加豐富,形式也更加新穎,更具時代感。孫加才領頭演奏嗩吶。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