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二胡,可能最先讓人想到的是“瞎子阿炳”。雖然孫文明沒有像阿炳那樣在樂壇上享有盛譽,但與阿炳同為盲藝人的孫文明,在二胡表演、樂曲創作、樂器革新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貢獻不可磨滅。5月12日,孫文明紀念音樂會將作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參演節目在上海音樂廳獻演,其社會關注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熱度。
奉賢“阿炳”的藝術人生
孫文明二胡藝術成就的萃成,有他豐富的人生閱歷,有深入民間的體會觀察,更有傳統藝術的深厚浸潤,是他在博采眾長基礎上的厚積薄發。在1952年至1962年的十年間,孫文明的二胡演奏在奉賢及毗鄰地區可謂家喻戶曉,童叟皆知。1998年,奉賢縣政府還舉辦了民間音樂節,紀念孫文明七十周年誕辰;2015年2月,奉賢區政府將孫文明紀念音樂會搬上奉賢春節團拜會,再次引起社會對于孫文明二胡音樂的廣泛關注。
同時為繼續深入挖掘孫文明二胡藝術,在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更進一步成果,音樂會后,將在5月13日下午召開孫文明二胡藝術專題研討會,并邀請了全國音樂藝術界有關專家老師參與本次專題研討會,其中還有多位80多歲的孫文明學生,包括二胡演奏家林心銘,吳之珉等。同時同名傳記《天玄琴夢——民間音樂家孫文明傳》也已完稿,即將出版。
創新演奏技巧列入“非遺”
孫文明的二胡演奏和樂曲的創作既不是對前人刻板的承襲、也不是盲目的模仿,而是在傳統和民間音樂熏陶的基礎上吸收了民歌小調、戲曲曲藝等民間音樂的精華以及前人的優秀成果,而后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音樂風格和演奏特色。他對二胡演奏技藝的變革與發展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創造性的實踐,并且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就。目前,孫文明二胡演奏技術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孫文明在二胡演奏中使用了“簫音”奏法以結合演奏泛音與實音,“雙弦雙馬尾八度定音”奏法和“無千斤”大把位奏法等獨特的演奏技巧,創造性地發揮了自己的演奏風格。不但豐富了二胡的演奏技藝、拓寬了二胡的表現力,而且為二胡演奏藝術的發展打開了思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示范效應。孫文明的二胡作品還充分體現了獨創性,他所演奏的樂曲一般都是由自己創作的,他的《彈樂》、《夜靜簫聲》、《送聽》、《人靜安心》等樂曲無一不是在二胡曲的創作手法方面開創了先河。而后這些樂曲的創作手法也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二胡人和與二胡結緣的作曲家們。
傳承孫文明演奏技藝
孫文明的二胡演奏技藝出神入化,心境交融,剛柔并濟,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可謂訴盡人間悲喜,使人如臨其境,沉醉其中。但也正是由于孫文明二胡作品的演奏手法和高難度技巧使其難以推廣,加上當時向他學習過的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民族樂團的幾位老先生均已進入耄耋之年,有的甚至已經謝世,要傳承好孫文明二胡演奏技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悉,為保護與傳承孫文明民間二胡曲及其演奏技藝,奉賢區文廣局將依托孫文明音樂研究會,從理論研究、演奏技巧等專業方面實現突破,促進孫文明民間二胡曲及其演奏技藝的保護和傳承。同時,區文廣局將研究策劃全國性的二胡演奏比賽,將孫文明民間二胡曲作為參賽必選曲目,使孫文明民間二胡曲及其演奏技藝不斷發揚光大。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