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能在一些媒體上看到音樂如何拓展大腦思維以及如何讓兒童變得更加聰明等相關報道。然而,一些懷疑論者對這種提法產生疑議:難道說唯有音樂訓練才能提高智力或讓人變得更加聰明,而其他領域的訓練就做不到嗎?音樂訓練的益處,是否有被夸大的嫌疑呢?
最近,洛杉磯的一家名為“大腦與創造性研究所”的研究機構,對于接受音樂訓練是否真的能夠在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智商、情商、領導能力、團隊精神以及社會溝通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有益,做了長達3年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不僅音樂訓練能夠增強青少年在智商、情商、領導能力、團隊精神以及社會溝通等方面的能力,體育訓練比如足球訓練在上述幾個方面也會獲得驚人的效果。
音樂訓練VS體育訓練
阿薩爾·阿比必在美國南加州“大腦與創造性研究院”創建了一個研究小組,試圖對上述說法給出一個較有說服力且有科學根據的調查。
研究小組將研究對象分成了三個組別:第一組別由16歲左右的在校學生組成,這一組別是音樂組。音樂組的孩子們必須在一周之內接受5天課外系統的專業音樂學習;第二組別是相同年齡的在校生,他們是足球組。足球組別的孩子們,要接受相同密集度的足球訓練。第三組10個學生,同時參加音樂組和足球組的訓練。
經過了三年時間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三個組別的孩子們在智商、情商、領導能力、團隊精神以及溝通能力的發展基本上沒有太大差別。接受系統音樂訓練的組別,并沒有高于其他組別的跡象。
阿薩爾解釋道,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在音樂組中,孩子們是在一個團隊中接受訓練的,即組成樂團形式的音樂訓練。這種訓練與足球競技的團隊訓練有著一些相似的特點:比如,樂團成員需要在演奏的時候,與聲部之間的其他演奏員共同合作,才能演奏出令人滿意效果的音樂;而足球團隊,需要運動員之間相互的配合以及領悟教練的競技意圖。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情商的培養和團隊意識在這種團隊的訓練中,更加重要。個人的智商并不能成為一個團隊出色與否的關鍵要素。
音樂訓練有沒有優勢?
難道說,音樂的訓練就沒有高于體育訓練的特別之處嗎?洛杉磯愛樂教育部總監格雷特·尼爾森在2007年創建了YOLA培訓項目。這個培訓項目跟委內瑞拉的EL Sistema教育體系很相似,旨在對一些特定人群進行音樂培養。
這些特定人群就是住在洛杉磯邊緣地區的一些低收入的墨西哥后裔和韓國后裔的孩子們。
在接受音樂教育的環節中,人們發現這些接受音樂訓練的孩子對音樂組合或者說樂團這種單位,建立起了一種團隊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使得他們獲得了團隊的協調能力和領導能力。
那么,這種特定群體接受音樂教育的孩子們,與上述那些被分為音樂組和足球組的在校孩子,在其能力、智力、情商和溝通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呢?接受系統音樂和體育訓練的孩子,在哪些方面更加優越于接受平常公共教育的孩子呢?
研究團隊對上述三個組別在詞匯量、主體意識、記憶力以及同情度、給予度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估。同樣,他們還對上述三個組別的孩子進行了腦部MRI數據的掃表分析。
結果發現,音樂組別的孩子們在大腦的白質區域和連接大腦左右半球的胼胝體明顯不同于另外兩個組別的孩子。音樂組別的孩子們大腦的這個區域更加豐富。研究組通過對音樂組和足球組的大腦掃描綜合分析發現:音樂組在精細運動功能方面明顯高于足球組的孩子們。足球組在運能技能發展方面則更占優勢。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音樂專業人員或業余音樂愛好者,對細致情感的表達更為擅長,如在語言處理能力、文學或者視覺藝術表達能力等方面更加敏感。實際上,音樂與運動,在細致情感和粗線條的肢體運動功能方面,會形成相互間的互補。兩者對于青少年在體質和心理情感的發展都是有益的。(音樂周報 李瑾)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