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優秀的職業音樂家,誰都希望能上臺,誰都希望有音樂會,誰都希望靠音樂會揚名和掙錢。舞臺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有真正的聽眾。靠花錢租音樂廳或靠關系開音樂會,都是被動的。有聽眾,自然就有舞臺,而且這聽眾還不能是來捧場的,必須是來欣賞你的音樂和你的藝術人格的,僅靠捧場的聽眾長久不了。
不少音樂家把太多的精力花在討好音樂廳的老板,這是在糟踐自己,賤賣自己。為什么要去討好他們呢?你要是有足夠的市場呼吁,他自然來找你,你要是沒有可靠的聽眾,他們給你一次機會,也不會給第二次。最可靠的做法是耐心培養起自己的聽眾,歌唱家范競馬就是最好的榜樣,他憑對藝術的忠誠,憑對音樂藝術的追求,憑不妥協的藝術標準,憑不厭其煩在不同場合的音樂布道——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四年、五年——最終創建了雅歌品牌和自己忠實的聽眾。如今,他只要舉辦音樂會,幾乎場場滿場,他不會贈送一張票。他能做到的原因就是堅持不拿藝術去討好,不拿藝術去妥協。
音樂學院只培養音樂專業人才,不培養聽眾,甚至,音樂家之間都很少互相成為對方的聽眾。多數人都會說“我的音樂會,希望你來”,但是當自己作為聽眾時,要么帶著還人情或捧場的態度去,否則心里肯定是“我憑什么去聽你的音樂會”。很多音樂家在聽同行演出時,不是帶著欣賞的心態去,而是帶著挑刺的目的去的。音樂,需要優秀的作品、優秀的演繹和優秀的聽眾,這三樣其中有一樣差了,這音樂會都會讓人傷心和遺憾,也談不上成功,這樣的音樂會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音樂演出最重要的是氛圍,而良好的氛圍必須要有以上三個因素完美組合在一起才能營造出。
一個音樂家要去開音樂會,你得想好了為何而去。為錢?那得看演出一次掙多少錢。不是明星,演出一次能掙三四萬元已經很不錯,可是還不如教學生。如果演出組織方能支付三四萬請你開音樂會,起碼證明你是有一定實力。而現實中,這類音樂家又想教學生掙錢,又想開音樂會揚名(能掙錢那就更好)。結果,教學心不在焉,為開音樂會也匆忙準備。音樂會開了,并沒有展示出最好的水平,甚至很糟糕。聽眾是不會去聽你解釋原因的,一場音樂會好壞聽眾清楚,演奏家(演唱家)自己更清楚。為了開音樂會而開音樂會,不保證質量,那是音樂家自己在毀自己,請不要找任何借口為自己辯護,因為沒有人相信。
一個新人要贏得聽眾,得拿出比當下走紅明星好很多的演奏水平才能建立自己的聽眾認知。藝術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基本的標準。用最低的藝術標準去建立自己的知名度等于用豆腐去搭建房子,靠譜嗎?
哈薩克斯坦一位24歲的小提琴家Roman Kim如今毫無知名度,但是他對待每一場音樂會的態度是,全場音樂會不出一個失誤,音樂感染力達不到讓聽眾瘋狂陶醉不罷休。他可能用1年甚至2年的時間準備一場音樂會。但是,他每開一場音樂會都會讓人永遠記住。這就是對藝術的態度和標準。美籍俄羅斯鋼琴家Valentina Lisitsa很早就擁有一身非凡的鋼琴演奏技術,她四處求人開音樂會、求經紀公司簽約,都吃閉門羹。最后,她堅持練琴,自己將視頻上傳到youtube上,當youtube的點擊率超過百萬時,經紀公司(IMG)來找她了,唱片公司簽約她了(Decca)。
要演出必須有很高的標準,宣傳也一樣。沒有標準,去宣傳自己,也是負面宣傳。如果你知道音樂的藝術標準在哪里,并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按照一個極高的標準去做,你做到了,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否則,做了白做,甚至做了還招來負面的東西。
作為一個音樂家,是不是有超凡的音樂才華就能擁有聽眾和舞臺,就會有美好的事業?
音樂,無論你拿它去娛樂還是以藝術的方式去呈現,音樂家自身的人格藝術有時候比音樂家從事的音樂藝術更重要。一個琴技甲天下、音樂醉人倒的偉大天才,如果在生活中是一個過街老鼠,那么,他只能在狂妄中孤獨自戀和抱怨中度過一生。請不要拿歷史上那些藝術超人、人品低廉的“偉大”藝術家作為辯解的理由。即便歷史上有過這樣的藝術家,他們在世時也是過得不舒服的,他們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這類藝術家的藝術價值,很多是在他們死后才得以體現的。因為他們活著時實在太讓人討厭了。
要把音樂當藝術,首先音樂家得學會把自己的生活當藝術。何為生活的藝術?那就是有很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如你在音樂里那么講究,與人交往就如你在詮釋作品一樣那么用心和耐心。只有用生活的藝術去呈現音樂中的藝術,才能為一個音樂家帶來忠實的聽眾,如果你做到了極致,那就可以被稱為大師。
如今現實中,音樂家一個普遍的誤區就是:我是藝術家,你們得站在藝術的角度忍受和原諒我的一切。但是,再是藝術家,你首先是人,只有做好人才能成為藝術家。
一個音樂家如果想在音樂里成就一番,得先學會評估一下自己。正確地評估自己的才華,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到極致,你就成功了。再者,做音樂就是做人,如果能把這二者等同起來要求自己,那么想失敗都不可能。如果拿無知當個性,拿低劣充優秀,拿嘴說代替行動,那么,音樂的市場再好,也沒有你的份。如果,你的藝術標準和對藝術的態度無人可及,去用有限的自我呈現無限的音樂,而不是用無限的音樂去服務于無限的虛榮和無限的貪婪,那么,這音樂市場再小,你也會擁有一個很大的、僅屬于自己的舞臺,并且也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 (音樂周報)蘇立華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