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音樂史
㈠主要內容
【古代音樂史部分】
⒈遠古(約公元前21世紀以前)
⑴遠古時期的考古音樂資料(陶塤、骨哨、骨笛、陶鐘)
⑵歷史傳說中的遠古時期音樂(葛天氏,伊耆氏,黃帝,堯,舜,禹的樂舞)
⒉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公元前21世紀----前221年)
⑴“六代樂舞”與“雅樂”(“雅樂”的來源、禮樂制度、專職樂師的產生和音樂機構的建立)
⑵《詩經》中的十五國風和《楚辭》
⑶樂器的發展(考古發現的古樂器、“八音”樂器分類法)
⑷樂律學的形成(十二律、五聲音階名稱的產生;三分損益法、曾侯乙鐘銘中的樂律學文字)
⑸樂器和器樂音樂(編鐘,編磬,琴,瑟,笙,排簫,篪,筑,箏,鐘鼓樂隊--曾侯乙墓出土樂器)
⑹音樂思想---- 簡述道、儒、墨學派音樂思想和《樂記》的音樂美學思想
⒊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
⑴音樂機構--漢樂府
⑵相和歌和清商樂
⑶樂器和器樂:笛和羌笛、笳、角、琵琶、箜篌;古琴音樂----《廣陵散》、《梅花三弄》;鼓吹樂及“真人代歌”
⑷簡述少數民族音樂和外來音樂
⑸樂律學的發展----京房六十律、荀勖笛律與何承天“新律”
⑹嵇康和《聲無哀樂論》
⒋隋、唐(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⑴音樂機構—教坊和梨園
⑵曲子和變文
⑶唐大曲--燕樂、法曲、九部樂、十部樂和立、坐部伎
⑷古琴音樂----《離騷》
⑸參軍戲、缽頭、大面、踏搖娘
⑹樂律學的發展----俗樂二十八調和八十四調
⑺記譜法--敦煌樂譜、文字譜、減字譜
⒌宋、元、明、清(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
⑴民歌和小曲
⑵詞調音樂與姜白石的歌曲
⑶散曲音樂
⑷宋元明清樂器和器樂----古琴音樂、琵琶音樂、合奏音樂
⑸說唱音樂----鼓子詞、諸宮調、貨郎兒、彈詞、梨花大鼓、京韻大鼓
⑹戲曲音樂----雜劇、南戲、元雜劇、昆曲、京劇
⑺樂譜與樂律學----工尺譜;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論
⑻音樂美學論著----《奚谷山琴況》、《唱論》、《樂府傳聲》、《弦索備考》、《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