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題為《發問:音樂課都去哪兒了》的文章探討了中小學音樂課存在的一些問題,引起了人們再次對處于不斷改革變化中的中小學音樂課投以更多關注。一位大學聲樂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擔憂:許多孩子不但不會唱歌,就連最基本的音樂常識都不清楚!安灰屛覀兊暮⒆舆B聶耳是誰都不知道!”她呼吁中小學音樂課無論是內容還是課時,都應該引起重視。筆者為此走訪了幾位中小學音樂教師、教研員,了解目前中小學的音樂課到底有著怎樣的“美麗與哀愁”。
光喜歡是不夠的
“孩子們都喜歡音樂課,但是不重視!碧旖蛞凰紖^小學教音樂的滕老師有些無奈地說,“在孩子們眼里,音樂課沒有升學壓力,他們覺得上課就是玩玩。家長們不理解孩子們為什么上音樂課、為什么上音樂興趣小組,90%的家長認為這是浪費時間。他們愿意孩子上臺表演,但不支持孩子花時間學習和訓練。”學生和家長對待音樂課的態度讓這位剛從事音樂教學兩年的音樂老師不時有一絲迷茫。筆者問,現在音樂課都很重視活潑有趣的形式,有游戲、有節目,視頻、音頻讓人目不暇接,老師是否需要很多創意。這位年輕老師非常感同身受:“現在音樂老師不比主科老師輕松,要絞盡腦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力求生動有趣,學生能感興趣。有時候折騰一節課下來,孩子們挺高興,但到底是否學到了東西,連老師自己都沒有把握。”不過,這位老師還是堅持不斷給家長解說音樂課的重要性,她在課后還為孩子們留一些可以鞏固知識的小作業,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理解她。她告訴筆者,無論音樂課內容如何改,形式如何變,讓孩子們能學到東西都是她的目標!耙魳氛n不是玩玩!”她再次認真地說。
“不唱歌”背后原因多
星海音樂學院教授段嶺告訴筆者,來找她業余學習聲樂的孩子里,不少都只會唱些流行歌,特別是初中的孩子,問他們都會唱什么歌,他們的眼神里總是很茫然,經常說“忘了,不會!彼苫蟮貑枺骸半y道現在學校里音樂課都不唱歌了?”帶著這個疑問,筆者聯絡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二小學音樂教師路老師。路老師告訴筆者,目前教材里編寫的歌唱與欣賞內容是各占一半,教學要求規定是必須要教唱歌,所以并不存在“音樂課不唱歌”的情況。之所以現在加重了欣賞部分的內容,是因為許多老師都意識到以前音樂教學中對于音樂欣賞的忽略,現在加入交響樂、西方作品、中國作品、聲樂、演奏等不同內容的賞析內容之后,發現對于拓展孩子的音樂思維很有幫助。孩子們在接觸這些經典作品之后,都會對老師提出各種問題,也會在課后找到這些作品來再次欣賞。細心的路老師根據自己的觀察提出了一個許多人忽略的孩子“不唱歌”的原因:“許多孩子到了六年級這個階段就不太張嘴唱歌了,除了平時參加合唱團的孩子比較有自信,敢于把自己的聲音大膽唱出來之外,大多數孩子開始有了一種害羞、自卑的心理,不愿意在人前出聲。又害怕老師說他們在音樂課不唱歌,就只是做出唱歌的口型。這種情況到了中學之后會更明顯,這是這個過渡年齡的心理特點!
天津的滕老師也提出,自己所在的學校地處天津郊區,孩子們基礎稍差一些。她一開始是全部教授課本里的所有歌曲,效果不是很好,這個學期開始她嘗試先挑選簡單的教給孩子們,讓孩子們有成功感,“可能聽起來他們來回只唱這幾首歌,各地方孩子的基礎不一樣,慢慢來吧!彪蠋熣f。
模塊教育不能東一塊西一塊
廣州教育局音樂教研員朱則平提出,按照要求,學校音樂課的教學內容是包括“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內容。這些內容保證了學生接受到的是全面的、完整的音樂教育,目前許多高中實行的模塊教學,實際是這些內容的嘗試。
在高中音樂教育實行的“藝術模塊”教學中,音樂鑒賞模塊是必修課,此外有歌唱、演奏、音樂與戲劇、音樂與舞蹈、音樂與創作等選修模塊,學生的選擇余地很大。北京一位重點中學的音樂老教師有些擔憂:“模塊分得很碎,每個模塊只有半個或一個學期的學習時間,學生是不是只是淺嘗輒止停留在‘了解’階段?”一位到中學考察模塊教學的大學教授也提出:“模塊教育要避免東一塊西一塊沒有系統,要避免走過場,要不然就成了PPT展示了,這樣的話中文系畢業生只要會制作PPT也可以來教音樂了!倍螏X教授則堅持,無論改成什么模塊,音樂教師們一定要堅持“唱”,只要老師唱出美的聲音,孩子們才會想唱。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大約在14世紀,歐洲出現了一種在多弦樂器上加鍵而成的擊弦古鋼琴——克拉維卡琴。這種古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