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問我,孩子只是業余學一下小提琴,是不是也要每天練習音階和練習曲,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在我看來,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音階、琶音、雙音、練習曲等基礎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就拿音階來說,它是訓練各種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最簡單而又最有效的材料,我們可以用音階來訓練左手精確的音準以及左手的流暢性和均勻性;可以用它來練習換把和揉弦;也可以用音階來訓練右手的分弓、連弓、跳弓、連頓弓和飛頓弓等一系列弓法;還可以利用音階來訓練換弦、換弓、穩定的發音點、均勻的弓速和松馳的運弓重量等等。總之,所有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幾乎都可以用音階加以訓練。難怪海菲茲總是要求前來向他請教的學生先拉音階給他聽,然后他會根據學生演奏音階的情況再決定是否還繼續聽其他樂曲。據說有人曾經問過蘇聯著名的小提琴家柯岡,如果有一個小時的練琴時間。他會如何分配的,柯岡回答說:“我拿45分鐘來練習音階,另外一刻鐘休息。”所以我始終強調:每個學生從學琴開始就要進行有系統的,長期的音階練習。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我們很容易把音階演奏成一串枯燥、沒有感情的音符,而事實上我們應該把每一條音階都演奏得悅耳、動聽。
對于小孩子學習音階,我想提出以下建議:
把學習新的音階與鞏固舊的音階結合起來。學習新的音階對孩子來講,是必要的,它能幫助孩子熟悉所有的調。但是如何提高已經學過的音階更為重要。所以我喜歡讓孩子用一弓一個音,然后一弓兩個音、一弓四個音來提高已經學過的單音階,這比學習一條新的音階更能讓孩子提高得快。
琶音是建立在和弦的基礎上的,所以對獲得良好的音準是非常有幫助的,也就是通過和聲來聽音準。據說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就是在鋼琴上彈一個和弦,然后在大提琴上用這個和弦去練習音準的。練習琶音還有一個好處,因為它需要不斷地換弦,所以左手肘的位置就必須進行及時調整,也就是演奏低音弦時手肘向右移動,演奏高音弦時手肘向左移動,以便使左手指始終與琴弦保持同樣的角度。這對獲得良好的音準是至關重要的。左手肘的這種左右移動是從左肩關節進行的,所以對左肩的放松也非常有利。而左肩放松的重要性是怎樣估價也不會過分的。左手肘的這種左右擺動,對左手拇指和食指過分用力地把琴頸捏緊的常見缺點也是有效的糾正辦法。這個動作叫做舵式動作。如果我們注意觀察的話,大多數的兒童在演奏小提琴的時候,都沒有學會這個動作。
雙音是一種從小就要進行系統訓練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所以每個跟我學習小提琴的孩子,都要學習雙音。在教學生演奏雙音音階的時候,我總是讓學生采用分奏的方式進行練習,也就是說在孩子演奏一對雙音時,先把它在一弓里用連弓分解成兩個單音來演奏,在第二弓的時候才合成雙音,我稱之為‘分奏雙音’,這種方法對培養孩子較好的雙音音準很有幫助。在演奏分奏雙音時,合起來演奏的雙音總是使用上弓,而許多學生往往把這個上弓演奏成漸強,上弓漸強這是一種運弓的自然趨勢,但是用在這里是不符合音樂的需要的,所以用這個材料訓練學生用上弓演奏漸輕的演奏技巧也是很有效的。另外,練習雙音時還要注意,演奏下一對雙音的手指要盡量早地做好準備,即讓手指靠近指板,也就是手指要盡早地在下一對音符的位置上準備好。這是演奏好雙音的關鍵。
我們知道孩子在學琴的過程中要練很多的練習曲,有家長或老師就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要使用練習曲來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而不直接用樂曲來達到這一目標呢?我也時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訓練學生的演奏技巧時,我們為什么要使用練習曲?可否使用樂曲中的技術片斷進行技術的訓練?毫無疑問,我們是可以通過樂曲中的技術片斷來訓練學生的演奏技巧,但是練習曲是專門為某種演奏技巧而寫的,所以它就有著更加適合我們訓練需要的材料,而且練習曲往往把某一種動作進行了大量的反復,因此就能使這種演奏動作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所以我認為使用練習曲來訓練學生的演奏技巧是十分有利的。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