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在教學生學習練習曲的時候,首先就要讓他明確學習這一課的目的。也就是說這首練習曲是訓練什么技術的,而且還要知道他的這種技術存在什么問題,如何進行練。如果學生不清楚這樣一些問題,在我看來他們就是在那里盲目地學習那些音符,這樣的學習效果是學習了一大堆練習曲,可是技巧還是不行。例如我對學生說:“這首練習曲是練習換弦的。換弦有三種:第一是使用整個右手臂換弦,第二種是使用手腕換弦,第三種是使用手指進行換弦,我們現在學習的這首練習曲是訓練手腕換弦,你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你的右手不會演奏從手腕向上抬起的動作。”這樣學生就很明確地知道他們正在追求的是什么。
然后,要求背譜來上課。之前我會讓學生在我的看管下把這首練習曲拉一遍,然后就要回去把音符都拉出來,下次上課的時候就應當能把譜子背出來,這樣我們才有可能來研究如何把聲音拉得更好聽,也就是更好地完成這首練習曲的要求。
所以,在學生回課時,我總是喜歡讓他們回答我的兩個問題:第一:學習這首練習曲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我們為什么要練習這首練習曲?第二:我們在演奏這種技術時有什么問題,應當如何解決?如果學生不能回答我的這兩個問題,我便認為他們的進步是很沒有把握的。
我在上課的時候,有時候會給學生規定下次上課時這首練習曲所要達到的速度。但是我對他們說,這個速度是在家練習時,反復使用慢的速度練習之后達到的速度,而不是立即使用這個速度進行練習,更不是只使用這個速度進行練習。也就是說速度是熟練之后的自然結果。
可我在上課的時候經常說學生演奏得太快了。什么是太快了?不是使用80的速度就是太快,而使用60就是太慢,而是當我們的頭腦來不及給手的動作發布命令的時候,即手的動作走到頭腦前面去了。如果手指沒有按照頭腦的指揮在那里自己演奏的話,那么一定是天下大亂了。前面講過,我們在最開始進行練習的時候一定要使用慢的速度,就是給頭腦以充分的時間,使頭腦清醒地知道應當如何演奏,它們才能給我們的雙手發布正確的命令,這是很重要的。
我有一位小學生,他在拉了一首練習曲給我聽了之后,我感到他的速度還沒有達到我上次給他提出的要求。他就對我說:“您是否認為我平時練習時拉得不夠快?”我回答他說:“我認為你平時練習得還不夠,而不是不夠快,如果你練習得夠了,那么你就能拉快了,如果你練習得不夠,即使你用快的速度拉給我聽也是不行的,因為你還沒有練出所需要的本領來。”接下來我就拿出我的琴來和他一起把其中的一段從很慢的速度開始拉了幾十次,然后讓他自己拉給我聽,他的速度馬上就快得多了。所以我認為快的速度是練習熟練之后的自然結果,而不能使用拔苗助長的辦法來達到的。
另外,我認為把一首練習曲拉得很精,勝似平平淡淡地拉10首練習曲。這就好像我們每天早晨在那里做廣播操,如果你不認真的話,那就沒有什么用處,而如果你認真地做的話,一下子就會出一身汗,這時才能真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所以在小提琴教學中,嚴格的高要求是很必要的。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