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窩的明天
“剛開始有要營造音樂小鎮這個想法的時候,村里的老百姓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村子,也沒有旅游名勝和古跡,建什么音樂小鎮,這概念太理想化了,但經過一年的運作、包裝、提升和改造,國內外的藝術家源源不斷地慕名而來。雖然這里沒有自然風光,但是我們有獨特的人文內涵。慢慢的老百姓也都認可了,而且往往一家人除了在金音集團上班的,就是在自己房子改造的音樂會館或小院里服務的,人人有活干、有錢掙,生活蒸蒸日上,每個周窩人都感覺自己就是音樂小鎮真正的主人。”武強璐德音樂文化公司總經理董玉戈驕傲地描述著周窩這個已漸成規模的音樂王國。
音樂小鎮的成長速度遠遠超出了策劃者的預期,“真正著手打造周窩音樂小鎮是從2012年4月開始的,我們有一個五年規劃,打算先改造四五家民居做示范,然后吸引音樂家來改造。后來政府非常支持,就加快了進度。今年以來,通過不間斷地做一些音樂活動,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他們在這里租院落,裝修房子,美化村落,他們自己動手做的東西,比我們統一裝修的更有人文效果。”
高端的大型藝術活動的輻射效果是驚人的,董玉戈介紹說,今年4月的中韓藝術節,請到了12位韓國知名藝術家,他們美化墻面,用廢棄的材料做藝術裝飾,還做了一些跟音樂相關的涂鴉。村里的墻面有了較大的改觀和提升。5月舉辦了麥田音樂節,6月到8月打造了小鎮美食節,8月舉辦了吉他文化節,還有一些主體攝影展。很多攝影家在這里有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
為藝術家提供一條龍的創作空間是周窩音樂小鎮主要的發展方向。董玉戈告訴記者,“我們希望這里能夠給藝術家提供一個能夠靜下心來創作的環境,同時藝術創作的后續服務也要跟上,比如很多歌手需要優秀的作品,而藝術家也需要能夠展示他們作品的新人,于是我們可以為藝術家和市場之間搭建橋梁。明年我們要建起錄音棚和演播廳,為藝術家提供必要的硬件資源。我們與政府聯合打造的音樂中學剛剛建成,與維也納音樂學院合作的璐德音樂學院,已經開始培養優秀的音樂人才。從產品生產到品牌培育,從演藝市場到文化傳播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采訪結束前,我們遇見了塞爾維亞音樂人伯瑞斯,他在周窩文化小院已經居住快半年了,他告訴我們,自己身兼著幾種不同身份,他本身是長笛和電鋼琴演奏家,在金音集團加工定制自己品牌的長笛和電鋼琴,同時還在璐德音樂學院教孩子們音樂課,他的純音樂授課方式,讓當地孩子們開心不已。他用生疏的中文告訴記者,“我愛周窩,我在這里找到了自己,找到了音樂和生活。我正計劃邀請我的朋友們一起來這里生活。這是流淌著音樂的不一樣的小村莊,它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河北日報/韓莉 馬路)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