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箏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民族樂器,源于秦而盛于唐。具有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故又稱古箏。近幾十年來,發展很快,流行之廣不遜于唐朝時期“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箏”的盛況。對于學習器樂演奏專業的學生來說,琴房—教室—琴房是一條漫長的藝術探索之路。對于學習古箏專業的學生來說也不例外。然而,真正能走上舞臺把藝術才能展示給聽眾,才是對于專業學生來講最大的挑戰。在達到相當熟練的演奏技巧的同時,加強音樂的表現力是很重要的。在我們的學習中,大多數時候關注的是如何精通樂器演奏,其實怎么樣在舞臺上發揮出臺下練功時的最高水平以及最佳表演狀態才是最重要的。因而,在達到相當熟練的演奏技巧的同時,加強音樂的表現力是非常重要的。器樂演奏說到底是藝術表演的一種形式,主要是通過演奏來達到表演的目的。我國當代著名的民間藝術家曹東扶老先生一生為我國民族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而卓越的貢獻。他在古箏、琵琶、三弦、墜胡、揚琴等樂器的演奏上,均有高超的技藝,尤以古箏演奏聞名于世。曹東扶老先生的藝術成就不僅在于他的爐火純青的演奏,更重要的是他在演奏的過程中,琴弦在他的手下,宛如一曲曲動人的歌聲,十分富于歌唱性。他的演奏,左右手運用自如,靈活而有彈性,就象是琴弦在歌唱。換句話來說,我們在表演之前要有長時間的努力工作作為技藝上和心理上的籌備。只有在藝術之顛的舞臺上,我們才能揮灑自如,盡情地體會為人類帶來音樂的美妙。所以,如何能讓器樂專業學生(包括我們民族器樂)獲得那份愉悅于音樂的自信,以下幾點是非常重要的。
一、創造性的練習
創造性的練習是走上舞臺的先決條件。
一提到練習,我們就會看到熟悉的情景:一個人坐在琴房反復的彈奏,不斷的重復。然而,要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演奏者,僅有技巧的運用是不夠的。首先還是要在練習中培養自己的創造性。音樂本身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如果我們的練習具有創造性,就會使原來枯燥乏味的練習變得新穎,變化多端。
(一)確定練習目的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在今天的練習中獲得什么,以及要解決某一樂段的哪些具體問題。個人練習的目標,一般的說有十種:
1、音高準確。
2、節奏準備。
3、感受并表達情緒.
4、速度適中。
5、增強演奏記憶。
6、培養肌肉放松的能力。
7、培養表演的自信。
8、完善技巧。
9、提高識別音符與音高的細微差別的能力。
10、提高視譜的能力。
了解自己要解決其中的那些問題,就可以精力集中的朝著每一個目標努力。先功克難點。例如:慢速的準確的演奏某些較為困難的樂段。諸如:肌肉放松的訓練以及提高識別音符與音高的細微差別的能力。肌肉放松是需要日復一日的準確重復才能使肌肉自覺的作出反應。而后者則更需時間。就拿陜西風格的箏曲來說,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個變因的游移性,七聲音階中的四級音偏高,七級音偏低。所謂偏,當然不是半音。但這兩個音又游移不定。《香山射鼓》是根據西安古樂的曲牌創作的,就出現了“微降7”、“微升4”。在練習古箏的過程中,我就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因此,有些需要長時間的反復的練習。
然而簡單的重復并不一定能夠取得實效,因為大家都可能在重復中犯同樣的錯誤,把錯誤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從而形成錯誤的記憶。因此,長期目標不可一味訓練到底,在其中穿插一些短期目標練習,可以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二)力求精確
在某一樂段存在的問題是由于心理的原因還是技巧上的障礙?技巧方面如果不存在問題的話在心理上找原因:
1、是否消極?
2、精力是否集中,是不是在邊彈邊聽呢?
3、樂曲的結構是不是被自己給打破了?如果是,那又是為什么?
4、是否確實了解自己演奏的作品了?
黑檀木——一般市場價6000以上 黑檀木屬于高級的木材,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貴木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