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數民族民歌
(一)總論
1、少數民族民歌的定位
少數民族民歌是由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集體創作、口頭傳承的藝術形式,是各民族音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中民間音樂的一個類別,它的組成包括了現有的55個少數民族民歌和74萬多未識別族群的民歌。
2、少數民族民歌在音樂形態上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上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音樂形態:調式音階、節拍節奏、曲式結構、聲部織體等方面
文化背景:語言文字、地理分布、歷史族源、經濟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
3、少數民族民歌的分類
原生分類,如蒙古族的長調、短調
綜合性的分類:如南方民族中的勞動歌、情歌、山歌、敘事歌、風俗歌、兒歌、祭祀歌的分類。
4、少數民族民歌傳統的傳承方式及其特點
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民歌傳承方式,如侗族歌班。
(二)民歌類別
對主要以下民族(以滿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蒙古族、達斡爾族、東鄉族、保安族、土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壯族、侗族、苗族、畬族、藏族、怒族、獨龍族、朝鮮族、京族等為主)的著名歌種(含多聲部民歌),如長調(蒙古族)、飛歌(苗族)、海菜腔(彝族)、花兒(漢族、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東鄉族、藏族)、侗族大歌等,能夠掌握其類別和所屬民族。
(三)歌唱活動
對著名的歌唱活動,如歌墟(壯族)、行歌坐月(侗族)、游方(苗族)、花兒會等,能夠知道是哪些民族的何種活動。
二、少數民族歌舞
1、歌舞類別
對著名的歌舞,如木卡姆(維吾爾族)、囊瑪(藏族)、農樂舞(朝鮮族)、安代舞(蒙古族)、孔雀舞(傣族)、天鵝舞(赫哲族)等,熟悉其所屬民族并簡要了解其表演形式。
2、歌舞活動
對著名的歌舞活動,如耍歌堂(瑤族)、麥西萊普(維吾爾族)、火把節(彝族)、繞三靈(白族)、刀桿節(傈僳族)等,熟悉其所屬民族。
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處
2012年9月
【點此查看:中國音樂學院音樂藝術專業研究生招生考試更多資訊】
【點此查看:國內更多院校音樂藝術專業研究生招生考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