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戲曲表演
行當
演唱特點。
藝術特征。
著名演員(如梅蘭芳、常香玉等)及代表作。
著名劇種(全國影響較大的、歷史悠久的)及代表劇目。
關于樣板戲。
【器樂】
中國民間器樂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中國民間的樂器、演奏形式、作品及其文獻。
一、樂器常識
1、樂器的定義、歷史(起源、傳播、改革和發展)、形制構造、發音方法和演奏技巧等;
2、樂器生成的文化背景,即樂器與地理、民俗和歷史等方面的基本關系;
3、樂器分類的標準和方法等方面的常識;
二、表演形式
1、樂器演奏的組合方式、藝術特色和歷史演變等方面的知識;
2、樂器組合與生活的關系等方面的知識;
3、樂器組合的分類方法和分類等方面的知識;
三、作品與文獻
1、作品的作者、標題、內容、表現手法和藝術特色等;
2、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
3、對作品的整體評價和欣賞等;
四、常見獨奏樂器及代表作品
如:吹奏部分的笛子、管子、嗩吶、笙、蘆笙、巴烏和葫蘆絲等;拉奏部分的二胡、板胡、京胡、四胡、馬頭琴和艾捷克等;彈奏部分的古琴、古箏、琵琶、三弦、阮、柳琴、月琴、冬不拉和彈撥爾等;擊奏部分的揚琴、編鐘、云鑼、手鼓、排鼓等。
五、代表性合奏形式及傳統曲目
如:江南絲竹、廣東音樂、潮州弦詩白沙細樂、冀中管樂、魯西南吹打樂、十番鑼鼓、浙東鑼鼓、潮州鑼鼓、蘇南吹打、西安鼓樂、弦索十三套和福建南音(譜)等。
六、近現代較有影響的作品
【少數民族民間歌曲和民間歌舞音樂】
少數民族民歌(含歌舞)是音樂學本科專業必修課,要求考生需從感性、理性兩方面,初步了解我國各族各地區人民熟悉的、具有較大影響的少數民族民間歌曲(簡稱“民歌”)和民間歌舞音樂(簡稱“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