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隋唐時期
1、隋唐時期的宮廷燕樂。
2、唐代主要音樂機構的音樂職能。
3、“八十四調”理論的由來,以及“八十四調”與“燕樂二十八調”(或“俗樂二十八調”)間的關系(提示:“為調式”、“之調式”、“四宮七調弝、“七調四宮”)。
4、唐代的“大曲”與“法曲”的各自特點。
5、唐代民間俗樂的主要形式(提示:“曲子”、“變文”)。
6、唐代的樂器及器樂(包括樂譜、記譜法、樂器、器樂家等)。
7、唐代的音樂文化交流。
8、這一時期的有關音樂文獻。
五、宋、遼、金、元時期
1、宋代市民音樂。
2、宋、元時期的說唱音樂(提示:鼓子詞、諸宮調、陶真、貨郎兒)。
3、宋、元雜劇的特點。
4、宋、元時期的重要音樂理論著作。
5、宋代詞樂及姜夔的音樂創作。
6、宋、元琴人、琴派及琴曲(題示:郭沔、浙派、《瀟湘水云》等)。
7、宋、元時期的器樂藝術。
8、宋、元時期律學的新發展 。(題示:王樸、蔡元定等)。
9、宋代燕樂二十八調的特點。
10、燕樂半字譜(俗字譜)的讀法和特點。
六、明、清時期
1、明、清時期的戲曲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聲腔和劇種及其音樂特點。
2、明、清時期說唱藝術的特點。
3、魏良輔在改革昆山腔方面的貢獻。
4、京劇的形成及特點。
5、梆子腔的形成與特色。
6、明清時期的樂器及器樂(提示:弦索十三套、福建南音、西安鼓樂、北京智化寺音樂等)。
7、明清時期的古琴流派及代表性琴曲。
8、明清時期的樂譜及文獻。
9、明清時期的律學研究與創新。
10、明清時期的宮庭音樂。
11、有關的唱論和琴論。
12、工尺譜的讀法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