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廟堂音樂在演奏過程中,廟堂八寶的演奏組合與樂器特色運用方面均具有一定的規律:除了以經鼓為主奏和指揮樂器外,手鈴用于樂曲散板部份的引導和伴奏樂器;吊鐘則在音樂主題的行進中,協助經鼓掌握樂隊的演奏速度。木魚和丹鐘作為樂曲演奏過程的板眼樂器,木魚演奏樂曲的板位節奏,配合經鼓控制樂曲的速度變化處理;丹鐘配合木魚演奏樂曲的眼點節奏型,為木魚提供樂曲進行的速度依據,有時也配合其它打擊樂器完成一些鑼鼓壘句。介鈸是鑼鼓壘句的組織樂器,它根據鼓師的演奏手勢和鼓介的指揮意圖,有效地組織其它打擊樂器進行鑼鼓壘句的演奏,它在廟堂八寶的演奏中充當重要角色。 音鐘用于對旋律的裝飾和美化;音罄則用于樂段的轉接以及樂曲的閃光樂句。由此可見,廟堂八寶的演奏規律性很強,形成一種既有分工,又相配合的演奏組合體,這是廟堂八寶的演奏不同于其它打擊樂器演奏的獨特之處。
至于演奏香花板腔調板式專用的大斗鑼、大釵、小釵、亢鑼、深波鑼等樂器的演奏組合方面,則主要是根據樂曲內容、情緒的需要,仿照潮州鑼鼓和潮劇鑼鼓的演奏組合而選用。
腔調板式之特點潮州廟堂音樂三種不同的腔調和板式都各具特點,其中外江板的腔調和板式與全國各地的佛教音樂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