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堂八寶之特點
廟堂八寶(亦稱“法器”)是寺廟僧人、居士禮佛、課頌經文時的打擊樂配奏樂器。它以經鼓為主奏樂器,加上手鈴、吊鐘、丹鐘、術魚、音鈴、音罄、介鍍以及演奏香花板腔調板式專用的大斗鑼、大釵、小釵、亢鑼、深波鑼等打擊樂器。演奏時,鼓師左手敲擊吊鐘,右手單槌擊奏經鼓,并按佛曲的內容、情緒轉換、強弱處理、演奏速度等方面的需要,采用演奏手勢和鼓點介頭,指揮樂隊演奏和其它打擊樂器的演奏配合而完成整個配奏過程。
潮州廟堂音樂自脫離唱頌伴奏而成為單獨演奏形式之后,廟堂八寶以其獨特的音色、獨特的樂器組合和別具一格的鼓點、介頭、板眼,使各種打擊樂器的特點得到充分的展現和巧妙的運用。從音色方面考究,廟堂八寶首席樂器經鼓的音高采用“三或四空”鼓,(即E或F音),鼓身大小取其堂鼓和大鼓之中間,避免了高飄、尖硬的刺耳聲音,也剔除了敲擊時的觸皮噪音和過分的共鳴度,使之達到了音色既清晰又柔潤,鼓聲反應靈敏而又穩重、輕松、優美、宜人的中音效果。另外,三或四空鼓的音高與潮州廟堂音樂拉弦樂器的定弦相和音,也正好在潮州廟堂音樂采用的吹管樂器最為柔和、最好發揮的中音區,有利于拉弦樂器的風格揉弦、吹管樂器的音色和氣息控制、彈撥樂器的特點、“加花”,為打擊樂器與樂隊獲得良好的配合奠定了基礎。
廟堂八寶中的木魚雖然沒有規定的音高要求,但它的音高比現代民族管弦樂隊所使用的木魚更低一些,體積也更大一點,使演奏時的音色更為穩重、圓潤、個體感較強。長期以來,寺廟和尚念經時均以木魚伴讀經文,更使聽眾對木魚的獨有聲音產生一股強烈的佛教親近感。另外,廟堂八寶之音罄也同樣,演奏時能給昕眾一種清晰、安靜的叢林古剎和寺廟的情景聯想,它音色清純、柔和、悅耳,泛音持續性長,它的演奏能給整首佛曲創造“閃光點”,屬于潮州廟堂音樂重要的風格樂器之一。
廟堂八寶的手鈴、吊鐘、丹鐘和音鈴的音色特點都屬于高音打擊樂器,演奏時音質亮麗、清晰、顆粒感極強,能給樂隊所演奏的每個音符起到美化作用。廟堂八寶還有一種打擊樂器是介鈸,它形狀近似京劇所用的小京鈸,但又不盡相同。介鈸的“鈸”是平頂的,并且不用鈸巾扎指,采用手指擒拿演奏,演奏手法也獨特,每次敲擊都讓其兩片鈸片互相撞擊而長時值振動,使之發出持續碎密、擴散性強的聲音,演奏的音色給人以平穩、扎實之感,在樂隊演奏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