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用基本音級搭橋唱準變化音;單獨憑記憶和感覺唱變化音難免會有偏差,我們不妨結合樂理用唱基本音級的辦法,來唱準變化音,如唱2 #4 。2 #4 是大三度,根據音程的性質,可用基本音級中1 3 套,把1唱成2相同的高度,3就成了#4 的高度,#4 就很容易唱準了。又如要唱2 #5,先判定2 #5 是增四度,再從自然音階中找增四度4 7,用上面的辦法套#5 就輕而易舉地唱準了,久而久之,唱和聽變化音就不成問題了。
2.3音程與和弦的聽記;單音視聽掌握了,音程與和弦是不難學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唱從一到八度的音程,結合樂理在各個音級上構唱三和弦與七和弦。在課堂中經常指定一個音要求學生向上或向下構成指定音程與和弦,進行和弦連接練習,即幾個人合作,每人一個聲部,進行和弦連接練習,可作I──IV──V──I 的大小調的和弦連接,分別在各個調性調式上用固定調練習。為了更深層次記憶音程與和弦,音程與和弦的性質聽辨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學生才能牢固地掌握聽辨音程、和弦的能力。
2.4節奏和旋律的交叉訓練;在教學中,很多學生在聽單音、音程、和弦時還行,可到聽節奏和旋律時就打折扣了。主要原因是對一些常見的節奏型比較模糊,幾個小節的節奏連續敲出來,就無法記憶,當然節奏亂套了,旋律也就無條理性了。筆者認為,節奏訓練應從最基本的節奏型開始,讓學生了解每拍的時值是多少,學會單位拍。學生在訓練時始終要和拍子結合模擊。口中用“噠”念出節奏,特別注意不要趕拍子,要把握速度的一致性,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掌握了常見的節奏型后,再在節奏型里加上固定音高,用旋律的形式彈奏,讓學生記出旋律中的節奏。熟練掌握了節奏,旋律也就隨手拿來,這樣長時間地訓練,不但視唱水平提高了,練耳水平也飛速進步,特別是對培養音樂記憶能力大有鄙夷。
2.5二聲部的視唱練習;二聲部視唱練習不但能調正和平衡聲部相互間的音響關系,理解和體會協和,有助于和聲聽覺的發展,也能促進單聲部市場音調的準確性,增強自己的音樂表現力。
3.把握好視唱譜中的跳度和速度
3.1養成正確讀譜的習慣。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注意不要看到譜例張嘴就唱,而是先看看調號、拍號,再看看有無難點,這樣對視唱譜有一個總的結構概念,唱起來才不至于心慌,速度也會控制得恰到好處。
3.2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很多考生由于心理素質較差,平常唱得好好的,可一到考試就不行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經常出一些新視唱譜例,臨時抽查學生,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考試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3.3注意視唱的線條美。視唱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識譜能力、音準、節奏及音樂感受能力。視唱不同于舞臺演唱,只要中弱聲就可以了。在把握好音準、節奏的基礎上,注意強弱,保持整體的完整性,用輕巧、柔美的聲音把每個樂句唱清楚、唱連貫、唱流暢,以達到最好的視唱效果。(本文原載于《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10年01期)
相關鏈接:《視唱練耳分級教程》—樓天宇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