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是我國民間音樂,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扎根于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性,構成了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從朱仲祿這位普通藝人的歷程中可以看到花兒發展的歷史縮影。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花兒揚眉吐氣,開始以新的生命力展現給世人,以樸實無華的風貌立于世界藝術之林。因此花兒作為地域性文化的重要標志,保護發展花兒非物質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就談一下花兒的保護方法和措施。
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摸清曲令的分布、生存環境、傳承和存在的問題等情況,要本著站在文化的高度尊重科學,高瞻遠矚,尊重歷史,尊重人類情感。
二,挖掘整理各民族各地區花兒歌手,花兒會的詳細情況。
三,運用錄音、影像、文字、數字等方式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再做一次整理,客觀、廣泛地了解花兒現狀,對那些已經退出花兒歌壇的,或不是職業花兒歌手的老歌手,要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和學習他們在花兒方面的寶貴經驗。
四,建立長效保護機制,給予資金投入,從不同的領域宣傳,把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有機的融合起來,把交流和研討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旅游和文化同步向前發展,從而對花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花兒的文學藝術繼承發展,音樂與唱腔的繼承發展,都是花兒的重要部分。
花兒是集音樂、文學、唱腔為一體的民歌,朱仲祿的花兒文學創作離不開一個“情”字,他的花兒音樂線條離不開一個“情”字,他的花兒演唱離不開一個“情”字,他對花兒飽含了深情。朱仲祿一生演唱了不計其數的花兒,他的演唱深受人們的喜愛。要發展首先要繼承,花兒曲令的不同,所表現的情感就有所差異,每個歌手的表現也有自己的不同方式。要培養歌手的音樂表現個性,繼承老一輩歌手的演唱曲令,歌唱技巧,在大力發展原生態唱法的同時,要進一步研究花兒聲腔藝術,積極向民美、民通等方向拓展,用不同的演唱方法保護繼承和發展,一切為表現作品服務。在繼承經典的傳統花兒唱詞的同時,既嚴謹花兒格律又要有將強的時代氣息,從內容上立意新穎。在音樂方面要大膽創作,只有萬變不離其宗,才能在民族音樂中可以走得更遠。
六,繼承與創作,加強花兒的采風研討。聲腔,音樂,文學各行當最好親臨現場,錄音和現場總是有差異,現場藝術沖擊較強,尤其聲音,無法用符號來表示,錄音會有差異。我們保護發展研討的花兒是一個綜合的整體,缺一不可。
近年來有些曲令已經不被人們熟悉,經常演唱如《白多各令》、《美尼格單刀代令》、《下馬關令》、《一溜蓮花落令》等等。所以搶救、學習和整理傳統曲令迫在眉睫。與此同時,加強兄弟省市的民歌展演交流與研討,也是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省在花兒創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就,如《青海花兒大典》、《青海花兒新編》、《青海花兒唱青海》、舞劇《六月六》等,這些與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還遠遠不夠,隨著生活和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精神需求越來越高,所以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創作不是紙上談兵,要落實到實處。花兒是青海民歌的一部分,花兒是西北民歌的一部分,花兒是中國民歌的一部分,《花兒與少年》的成功創作,就是廣泛吸納青海其他多民族民歌的音樂元素取得成功的一個典范。我們的音樂立意要新,要有時代特征,弘揚時代主旋律,我們的音樂路子很寬,要以多種音樂形態展現豐富的音樂資源,要通過創作歌舞劇、音樂劇、影視劇、交響樂等來打開我們的思路,讓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