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倩
(沈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 副教授)
內容摘要:
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演唱形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近幾年來很多優秀的詞曲作家為民族聲樂藝術添磚加瓦,從而涌現出大量的民族聲樂作品,例如《黃河漁娘》、《西部情歌》、《蘆花》等。這些優秀作品對從事民族聲樂教學的教師及學習民族聲樂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提高自身水品,把握風格特征,與時俱進不斷進取的最好途徑。所以,在眾多民族聲樂作品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歌曲成為了展現實力、不斷提高、更快飛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畢業作品選擇/個人音樂會作品選擇/參加比賽作品選擇
民族唱法簡單地說,就是發展、更新、進步了民間民歌演唱。它是繼承發揚了傳統的民歌演唱方法,由吸收了西洋美聲唱法的先進經驗和技巧,融會貫通而成的一種方法。民族唱法是一門獨^:的聲樂藝術形式,它與傳統的民族聲樂藝術形式有共同之處,也有不^之處,既有聯系,又各有特點。
就民族聲樂歌曲的曲目選擇而言,往往是每位教師及學生比較難以抉擇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在畢業考試與參加比賽時,許多歌曲都能完成,又覺得每首歌曲都不那么完美,沒有能突出的代表作品,這除了需要正確的發聲方法外,還需要根據每位演唱者的聲音特點、條件的好壞、駕馭作品的能力等各個方面來決定作品的選擇。一位好的演唱者,如果選擇不適合自己的曲目,也會影響他們在考試或比賽中的成績。所以說,在演唱的前提是選擇歌曲,就這一問題,闡述以下幾個觀點:
一、針對畢業考試的選曲方法
專業畢業考試是學生自選2—3首作品來演唱,也是四年大學本科學習的總結和匯報。在大學期間,學生一共學習和掌握了一百多首聲樂作品,那么怎么在所學的這些大量作品中選擇適合自己、有一定難度、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的作品呢?是需要每個學生動腦筋的。
每位學習民族聲樂演唱的學生都有自己的聲音特點,通過多年的學習,如何能夠把特點發揮到極致,除了刻苦的鉆研外,就是通過站在舞臺上演繹作品來體現。
1、對于聲音條件比較寬厚的學生而言,由于嗓音的寬度較大,所以比較適合選擇氣勢磅礴、遼闊高遠、振奮人心的民族聲樂作品,例如《送瘟神》、《英雄贊歌》《婁山關》等。這些曲目除了有較大的難度外,還需要聲音條件寬厚的演唱者來完成。如果需要2—3首歌曲時,就不能所有的作品都難度過大,因為體力的支配也決定著整個作品的完成情況,如果選擇的作品難度都很大,在唱到最后時就沒有氣力完成,尤其是在歌曲的結尾處,高音區的作品較多,如果體力得不到保證就會大打折扣,嚴重影響最后的成績,這時就可以選擇一首難度相對低的作品,如《二月里見罷到如今》《燕燕下河洗衣裳》《梅娘曲》等,既能突出個人的特點,也能充分展示作品的風格和詞曲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
2、對于嗓音纖細的學生而言,以上的歌曲則不是很適合,因為振動的幅度較小,所以不能體現出寬廣的音色,對作品的氣勢有所減弱,如果在樂感上突出,可以選擇一些戲曲或帶有地方濃郁特點的民歌,如《四季歌》《日破云濤萬里紅》《長相知》等歌曲都比較適合這些條件的學生來演唱,既有細膩的韻味,也不乏作品的特點。同樣,為了體現不同作品的作品演唱風格,學生都要拿握所有特點的創作歌曲、戲曲、民歌等體裁,但也要了解自身最擅長哪一類的作品,在共性中求個性,充分將自己的潛力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