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會的最后一部分應該是全場音樂會最激動人心的一段,此時的歌曲選擇要能調動起全場觀眾的情緒,歌曲基本以高亢、明亮、振奮人心的歌曲收尾,讓聽眾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例如《孟姜女》《斷橋遺夢》《紅旗頌》等。
《孟姜女》縱觀全曲,由于詞曲在敘述過程中情緒表達層層推出、環環銜接。作品在樂段中多次運用轉調的手法來展現作品,第一段以小調的起、承、轉、合的結構奠定了整個作品的主旋律,第二段的旋律在第一段原民歌的基礎上展開了變化,旋律流動感增強,使人聽來耳目一新,但整體結構、色彩都保留著第一段的題材,進一步地烘托了孟姜女盼望與丈夫相會而渺茫無期的悲怨心情。第三段通過轉調將音樂的色彩顯得更加悠遠,旋律逐漸在悲涼中哭訴著自己的悲慘遭遇,更加流露出真摯的感情。歌曲的結尾,也運用了戲曲由慢漸快的跺板節奏,以緊密的節奏,連續的后半拍把全曲推向髙潮。在最后一句"只見白骨滿青山"的全曲最高音,將悲慘的命運,苦難的一生作了最淋漓盡致的講述。
髙音區的結尾會使觀眾產生共鳴,有強烈的震撼力,使臺上臺下達到音樂的完整統一,但同時也要注意,在音樂會的結尾盡量不要選擇低音區的作品,因為在前面長時間的演唱中難免使氣息上浮,在低音區演唱時會出現有氣無聲的情況,所以在選曲方面一定要慎重,充分展示自身的實力。
四、心理素質對作品的選擇
無論是在任何比賽中,都是考驗參賽者的藝術修養,技術技巧, 情感表達的能力,這些要求能完美的發揮除了扎實的基本功,刻苦的探索,同時也決定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在上課時能完整的演唱出各個作品,一旦上臺就明顯的底氣不足、聲音顫抖、動作不協調等一系列問題。期末考試、個人獨唱音樂會、參加比賽,心理素質是歌唱的基礎,也是歌唱的上層建筑,同一個作品不同的演唱者的心理素質的差異,所表達出來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所以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各種考驗,這是需要長時間的磨練和自身的調整。一位好的演員,必須要有好的心理素質,如果心理素質不好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去,注意力也會分散,氣息也不能準確支撐聲音。所以,心理素質不好的同學一定不要選很大的作品,緊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完整性,如果,心理素質沒把握好出現任何差錯,倒不如選擇一首自己非常拿手的作品來演唱,只要很好地詮釋了歌曲的內容,不出現什么技術上的失誤,至少評委還會考慮給一張"待定"卡。
俗話說:"藝髙人膽大"無論是畢業考試、個人獨唱音樂會還是參加比賽,演唱者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選擇歌曲,這樣才會讓自己首先樹立起歌唱的信心,然后用你的信心去征服評委,征服觀眾。
參考文獻:
【1】《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李曉武 著 湖南出文藝版社2001年8月
【2】《聲樂語言藝術》余篤剛 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8月
【3】《中國民族聲樂論文集》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研究會第四屆全國民族聲樂論壇組委會
(編輯/石磊)
第五屆全國民族聲樂論壇論文集